叶风尘| 经济学不靠谱系列之:货币是什么
引言
关于货币的本质,货币学史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我们国家教科书中,长期坚持这个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金属价值量。二是货币名目论,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21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就是货币名目论。于此对应,货币的定义也分两种:一是认为货币就是代表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是认为货币就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
这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一方面我们想用货币去表达一定的实物;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货币很难表达现实中存在的实物。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就是金属货币制,包括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金本位制。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从此,金本位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推行金本位制度?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工资、存款、消费的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劳动价值论。说到劳动价值论,很多人不屑一顾。然而判断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重要一条,就是看看它可以不可以证伪。一些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人,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接受劳动价值论的证伪。这个是对科学的神化。劳动价值论,现在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它就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它有着具体或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模拟应用场景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经受证伪的考验。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人人都要买汽车。虽然所有人都为了买汽车而攒钱,但是汽车厂每月只能生产1辆。这样,每个月只有1个人才可以买车。每个月有两件事发生:一是所有劳动力把购车存款存入银行进行消费的积累,二是有1个劳动力用自己积累的购车存款买下了1辆车进行实质的消费。
所有的劳动力的购车存款,都是他们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价值的总和,就是这个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就是汽车的价格。有如下等式关系:汽车价格=购车款=购车存款。购车存款是消费的积累,购车款是积累的消费。从宏观上看,积累的消费等于消费的积累。
如果忽略日常消费,则所有消费都是积累消费:总工资(年)=总存款(年)=总消费(年)。以2023年(国内)为例,总工资(按可支配收入)为55万亿;居民存款余额为137万亿,居民贷款余额80万亿,将两项之差视为积累消费的存款余额,则存款余额为57万亿;全年零售商品总额47万亿,全年住宅投资8万亿,合计55万亿。大体上,总工资=总存款=总消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