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早上,看到了朋友在微信中转过来的文章:《追问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到底是如何解放?谁来解放思想?不解放又怎么样?》(小杨说不停羊驼谈2025年01月13日 07:00甘肃)一文。
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事实上,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观念。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同上书第39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四,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了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须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这些转变相适应,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产权制度向劳权制度转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