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变革与开放”:奠基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紧急措施”


  我国电子计算机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积贫积弱的这个古老东方国度迎来了真正的科学技术的春天,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总理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毛主席在会议最后一天讲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给予广大科技工作者极大鼓舞。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有关方面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电子工业是由军委通信部管理的。1951年10月29日,周总理在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信工业管理局局长王诤《关于建设无线电零件厂和电子管厂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表示同意,并对设计、布置、贸易谈判等问题作出具体批示。

  1953年1月,由华罗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组,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的原理和设计,并实验其主要部分”。经周总理批准,1953年电信工业局终于成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所属的738、718、774等一批北京酒仙桥地区的电子工厂,都参加了电子计算机的生产,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自此起步。

图片

  1958年,根据苏联设计图纸做修改的103计算机研制成功,并生产了36台。

  1959年,以苏联还在研制中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模板,成功研制104计算机。103计算机和104计算机的诞生,使中国计算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而且因为是仿制苏联的先进计算机,在技术起点上比较高——103计算机和104计算机在技术水平上仅次于美苏。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自行设计的107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只比美国晚了5年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1972年,自主研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诞生,实现了从中小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跨越。美国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用了8年时间(1960-1968),我们在美苏封锁扼杀的情况下只用了7年,仅仅比美国晚了4年!

  1973年,北京大学和国营738厂(北京有线电厂)联合研制的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50”问世。“150”计算机测试了3000多个小时的试算运作,依然性能稳定,这就是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7年,中国首台微型计算机问世,在1978年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成果奖。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