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一份来自对手的重要历史资料
关于新中国创建时那个百废待兴的创业年代,历史将会留下浓重的笔墨。人们一般会把那个时期称为“毛泽东时代”,因为它是在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亲自把舵下开创的。新中国的后继人,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过来的,我们的前辈又是怎么披荆斩棘地走过来的。这段历史是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录下来的,绝不能容忍任何有意无意的歪曲和篡改。
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认识到,今后要持续不断地跟中国打交道,就必须深刻、准确地了解中国的经济现状及今后前景。由此,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联合经济委员会,汇集了大批资深专家,对中国的经济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是一个大部头的报告《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于1975年7月发表。此书经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翻译成中文,于1977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译者在译文说明中说:《本书是美国国会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一九七五年七月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报告汇编。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有美国国内外二十八名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所谓专家、学者,还有十五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包括商务部、中央情报局经济研究室、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哈佛大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这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经济情况的最详尽的资料。》
该份报告承袭了美国政客们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贯的偏见,但由于该报告是为美国国会和政府在制订对华政策时出谋划策的,因此,不能不较为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仔细阅读本报告,我们就能发现,对毛泽东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即使是中国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
全书前附有该书主要编写参与者,国会研究部高级专家约翰•哈特写的一篇报告概要,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研究的基本结论。现将他所写的报告概要,摘其要点与朋友们共享。
——《关于工业发展速度》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四年,中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三。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〇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二,而一九六〇年到一九七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只增长百分之六。尽管存在着积累起来的结构上的问题和一九七四年的情况不佳,在七十年代剩下的几年里,工业生产应该可以恢复到最近的这一增长趋势,即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
——《关于能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迅速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地理政治上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只是最近的事。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的石油产量是微不足道的。新政府在石油工业方面作出了广泛的勘探和开发的努力,这是它加强工业实力和减少对外国资源供应依赖性的这一总计划的一部分。意外的收获是,一九五九年在东北的松辽盆地发现了巨大的大庆油田,接着就迅速开发。由于发现了其他的大油田,特别是华北盆地的油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能够不再依赖外国石油,保证中国经济现代化可以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并且使北京能够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数量相当大的石油。中国在一九七四年生产六千五百万吨原油,是居于印度尼西亚之后的世界第十三位产油国。一九七四年,原油的出口增加到四百万吨以上;一九七五年应能超过八百万吨,这将使中国获得七亿多美元。自从一九七四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铺设了几乎长达两千公里的新油管。这主要是便于石油的出口。此外,还在港口、装卸设施和油船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关于钢铁生产》
在头二十五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发展她的主要钢铁工业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在五十年代里建立了一些大钢铁基地。从那时以后,所取得的进展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努力以及来自非共产党国家的有选择的帮助。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特别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底吹纯氧转炉,改进了钢产品的质量和品种。粗钢的年产量现在接近二千五百万吨,这使中国的钢产量在世界上占第六位。
——《关于通讯问题》
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期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了一系列的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经济部门、政府和武装部队的基本需要的电信系统。当共产党于一九四九年取得政权时,他们接管的是一个原始的和遭到严重破坏的电信系统。在头三年中,主要的任务是修复这个系统以满足新政府最迫切的电信联系的需要。 到了一九五三年,共产党准备扩大原有的系统,利用架空明线干线把主要的省市同北京联系起来。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九五八年,作为过度乐观的大跃进的一个组成部分,北京宣布了一项要建立现代化电信系统的新的四年计划,它将具有大容量的微波无线电中继站和同轴电缆干线。由于物资和设备的缺乏,一九六〇年年中,中国人推迟了他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六十年代初期暂停一段时间后,电信系统的发展,再次被放到极优先的地位。他们把较大的注意力放在发展电子工业方面。他们从西方进口了生产电子元件和测试仪器的全套工厂设备。中国目前的五年计划(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时期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建造了一个长途电信设备干线网,为将来在一般和专用的电话、电报和视频通信的沟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传递基础。
——《关于农业问题》
尽管农业受到很大的重视和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农业情况仍然是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北京已保证能满足中期的粮食需要,并且为了长期解决农业问题已在投资的轻重缓急次序方面作了必要的大规模的调整。
进口总共十三套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以提供上等肥料,进口合成纤维厂的成套设备以补充天然纤维的供应。这些化肥厂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当这些工厂中的最后一座在一九七八年或一九七九年投产时,中国的氮肥供应将达到八百万吨,比目前的供应量增加一倍。氮肥的大量增加显然将对农业起很大的刺激作用,虽然边际收益大概会是很低的,至少在开头的时候是这样,因为化肥增加的程度将超过高产所需要的下列补充条件提高的程度——对水的有效控制,产量非常高的种籽;充足的痕量元素磷肥和钾肥;农业化学品等等。尽管如此,到一九八〇年粮食产量可能增加到大约三亿吨。
——《关于环境问题》
中国一直是很明智的,因为很早以前毛泽东就认识到,要在长期中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就需要保护人民不致受到环境的危害,也需要保护环境不致遭到毫无控制的滥用。这个决心是基于非常实际的而不是纯生态学的考虑——它是在生态问题只是少数人感兴趣的问题发展成国际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前早就作出的。毛坚信人民身体方面的基本需要——健康的身体、清洁的水和足够的粮食——是实现国家其它一切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很早就采取了改善环境卫生和健康情况,并且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政策。只有在这些需要大部分满足以后,对环境的关注才能转到一些起源于工业污染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那么迫切的问题上去。
——《关于国防问题》
中国的军事政策是,主张建立庞大的常规力量和小规模的核威慑力量。中国部署的正是人们预料一个人口众多和主要搞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能部署的那种常规部队。中国也发展了可以由轰炸机和由能够达到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运载的核武器。以陆地为基地的射程较远的导弹和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大概在试制中,而那项显然是在制造中的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很可能配备常规水雷)的工作也在继续进行。这些武器的试制和制造——尽管为数不多——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掌握了现代工业国的一大部分技术。
北京很可能感到,她现在拥有的核力量和常规力量已经足以使苏联不敢动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并且足以阻止苏联或任何国家以常规力量进攻中国。此外,在中国领导人的心目中,美国的威胁也减少了。因此,北京可能决定,某些武器的生产应当减少,而把人力物力用在其他方面——这肯定要持续到较新的武器准备大规模投产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加强中国的力量,建立强大的经济将比在目前更大规模地加强军事力量更有效。
【文/林之辛,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