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23-03-21 1831 1
作者: 希锐 来源: 栩然说

  1

  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深入了解毛主席的,我对主席的深入了解,是从2020年初开始的。

  那个时候,我大学刚毕业半年,考研败北,又遇到疫情肆虐,找工作不很顺利,整个人颇为迷茫,一度选择了躺平摆烂。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读到栩然老师写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才发现,原来伟人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和现在年轻人类似的迷茫和困顿,但他的应对态度却很积极向上。

  为什么同样是面对问题,毛主席与多数人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呢?

  我来了兴趣,开始阅读起毛泽东传记,深入系统了解有关毛主席的人生经历。

  与此同时,为了对主席的思想有更深刻的领悟,我又买来毛选,结合他的传记,一起认真研读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如果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

  毛主席的人生经历,不就是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吗?

  《毛泽东选集》,不就是毛主席记录这段奋斗历程的深度思考笔记合集吗?

  在毛选这份深度思考笔记合集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初看这个观点,你可能会觉得挺极端,甚至质疑:

  没有调查,凭什么就不能有发言权呢?

  坦率地说,一开始,我也抱有这样的疑问。

  但随着对毛主席的了解愈深,我才发现,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著名的论断,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并不是简单地就下了这个结论。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呢?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毛主席的青年时代说起。

  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到百年以前。

  2

  1917年,毛泽东正在湖南一师上学。

  这年暑假,在许多人选择回家休息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外出游学。

  听到游学,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出国游学,一边游玩,一边学习。要想出国游学,没点经济基础,根本玩不转。那时候的毛泽东,是一介“穷学生”,没有什么钱,根本不可能出国游学。

  他所说的“游学”,其实是穷游,用湖南俗语说的话,叫“打秋风”。

  什么是“打秋风”?

  简单来说,“打秋风”就是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糊口,此举形同乞丐,故曰“打秋风”。

  毛泽东约上好友萧子升,两个人各带一把雨伞、各背一个挎包,装着些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文房四宝,身无分文,就这样开启了外出游学之旅。

  这次游学,毛泽东和萧子升两人,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多个乡镇,历时一个多月。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