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鲁迅的“八个最”(驳一种错误言论)
毛主席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两位伟人虽从未谋面,心意却始终相通。这相通,是因为鲁迅在如磐暗夜中洞见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洞见了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这相通,是因为他从以毛主席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恰如他所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时,描绘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具有新文化的新社会时对连用“八个最”对鲁迅进行了高度评价:“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段话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谈“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一节时讲的。“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文化战线上的斗争
新旧文化斗争对象不同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时期的新文化很快就被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打得偃旗息鼓,失了灵魂,只剩躯壳了。所以,旧的资产阶级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也成了旧文化。
在“五四”以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当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就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改造这个世界,也开始“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艺术、历史、文学和哲学等各领域,这种新文化都有了新的生命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和爆发出极大的革命力量。而鲁迅就是这种新文化的最伟大的旗手和方向。
新旧文化斗争性质不同
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