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德:向毛主席学习斗争精神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三句短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写道:“鲲鹏击浪从兹始”。到了老年,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中,还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些诗句,其本意既体现了一种哲理,也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就是人要有奋斗抗争精神,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可是,自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诗词先是被推向极端并简单化的解读,后来又被作为所谓“斗争哲学”的代表语言受到非议。其实,这两种极端的解读和对待都是对毛泽东革命斗争精神、斗争艺术的误读、误解。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的一生,是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斗争的一生、是为建设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一生、是同国内外一切恶势力战斗的一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一生革命生涯的精彩概括和写照,是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映,是他的独特的思想品格。“诗言志”,毛泽东的这种可贵的思想品格和特质,必然反映到他的诗词创作中。赏析毛泽东的诗词,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革命的斗争精神、斗争思想、斗争策略像一种浩然正气,贯穿其中,甚至可以说是其全部诗词的一个灵魂。这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人的一种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我们认真品读、赏析毛泽东诗词中这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正确、深刻、全面理解其思想精髓,对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以及文学艺术修养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
毛泽东一生所表现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方面的表现。在他的诗词中也有多方面讴歌和颂扬。
【《西江月·井冈山》】
面对强敌,是否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革命精神的试金石和分水岭。革命力量,开始时期,总是处于弱小和困难的境遇、状态。因此,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是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思想品格和精神。毛泽东的诗词中,随处可见描写革命者在困难面前和艰难时期的这种不畏艰难困苦、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篇章。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中,面对强敌对井冈山的突然袭击,描写守山的战士们,“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最后终于击败敌人“报道敌军宵遁”。
【《七律·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前有敌人拦截,后有追兵追剿。对中国红军来说,遇到的艰难险阻不可胜数,但在英勇的红军面前,则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全诗充满一种向困难斗争,其乐无穷;向敌人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诗的结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畏惧、不躲避,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身艰苦的环境,欢呼战胜困难的胜利喜悦跃然纸上。还有,像“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菩萨蛮·大柏地》);“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念奴娇·井冈山》)等,表现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境遇中的惊险曲折与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等,表现奋斗者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豪情。面对强敌,毛泽东的态度是“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在1962年前后,面对国内外的困境,毛泽东写出了这样一系列警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一种不畏惧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