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系群众信访看周恩来的初心使命

2020-01-09 1810 0
作者: 冯寂然 来源: 党史文汇

  群众的来信来访是观测民情民意的风向标,搞好群众信访工作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认真对待群众信访,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

  周恩来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日理万机之余,一以贯之地关心、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视其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为信访工作的建设呕心沥血,作出巨大贡献。他总是一丝不苟地阅处人民来信,满腔热情地接待来访群众,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一生函复七八百件。从中足见他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担当。

从情系群众信访看周恩来的初心使命

  《万语千言》(郭全忠画)

  知微见著 不可轻视

  早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就非常重视群众来信来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激发起爱国救亡、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奋起抗日的斗志,也同样引起旅居曼谷的侨民杜英和30多位华籍员工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关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国内消息。一天,杜英从报纸上看到周恩来主持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报道,他同工友们商量后,便以“曼谷十八涌跑马场华籍洋务工人”的名义郑重写了一封信,向周恩来请教如何看待抗战前途问题。随信还寄上筹捐的4000泰铢。

  此信发出后,杜英等虽满怀期待,但想到周恩来工作那么忙,彼此又不相识,他们对能否收到回信并不抱太大希望。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不久,周恩来即亲笔回信。信很长,有8页之多。信中除了赞扬海外侨胞关心祖国命运、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爱国热忱外,着重谈了抗日的形势问题。周恩来在详细分析形势、精辟地论述战争的发展趋向后坚决指出:

  【“抗日战争必将是以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而告终。”】

  信末,他还嘱咐杜英等人:

  【“为稳妥之见,今后捐款要寄到香港,交廖承志收转,不必寄到武汉。”】

  看着周恩来那隽秀流畅的字迹,工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让更多的侨胞看到周恩来的这封信,杜英将信删去头尾,以《周恩来论抗日形势》为题,刊登在《曼谷时报》上,在曼谷华侨界引起轰动。周恩来亲切的话语,温暖了旅居泰国侨胞的心,也打消了他们对抗日前途的疑虑、担忧。

  1938年,安徽省寿县曹云屏找人给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代写一封信,述说自从父亲曹渊牺牲后母子二人贫苦无依、度日艰难、求学无望的情况。曹渊在周恩来的培养下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曹渊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独立团第一营营长。1926年9月5日,在攻打武昌城的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