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黄炎培写信:愿意当毛主席的好学生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解放后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5年因病去世。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对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感受深刻。1949年2月,黄炎培在我地下党帮助下,逃脱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于3月25日上午平安到达解放了的北平。当天下午,他和沈钧儒等民主人士一起到西郊机场迎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入北平。毛泽东见到黄炎培时说,明天晚上,我请你到双清别墅来。
黄炎培之子黄方毅在《我的父亲黄炎培》一文中在记叙这次会见时写道:“毛确实是大家,他不谈当时众人最关心最热门的渡江解放全中国的问题,也不谈周期率,而直接问我父亲想做什么。毛泽东说黄老你以后不要搞教育了,我希望你帮我一个忙,领导民建以后做工商业者的工作,你做他们的代表,向我反映他们的要求,同时代表我向他们传递共产党的声音,我一定不会像斯大林那样把资本家都杀了,我要发展民营经济,要走出一个中国特色民营经济的路。”“这番话让黄炎培特别感动,他就答应下来。”
◆黄炎培
黄炎培是一位富有强烈献身精神的爱国者,当他一旦寻找到真理,就会全力以赴、意气风发地努力工作。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把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经常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和盘托出。他的正确意见,是对党的真诚的诤言;他的一些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观点,也能及时得到党和毛泽东的帮助,经过认真的自我剖析,扎扎实实地前进。其中,黄炎培提出的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名,关于江南文化景观(周庄)的保护等建议,毛泽东都欣然接受。
关于土改问题,黄炎培开始有些不同意见。由于一部分的工商业者与土地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黄炎培收到一些地主向他告状的信。黄炎培急了,在1950年2月的一个会上就讲,情况严重,这样下去不行。毛泽东知道后约见他,请他写出详细材料。毛泽东收到材料后,非常重视,几次回信,把各地土改的材料送给黄参阅,还介绍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与他见面恳谈。当黄初步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下乡到基层考察。毛泽东十分支持。临行前,毛泽东又约黄炎培面谈,告诉他:“苏南已土改地区,可择好者、坏者各看一二考察之。”黄炎培实地考察后,在上海工商联举行的大会上,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土改取得的伟大成就。回到北京后写了《访察苏南土改报告》,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他在高度肯定土改的同时,提到在某些地区短期出现的“乱打乱杀”的现象,“所幸的是政府发现后,立刻作了纠正。因此,‘有领导地放手发动群众’,我们认定是一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