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资产阶级革命家陈独秀的历史功过及现实意义

2022-06-07 13240 2
作者: 迅行 来源: 纪卓阳

  称陈独秀为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是比较恰当的。他早年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转向无产阶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是他最大的历史贡献。陈独秀雷厉风行,敢于行动,感情炽烈,颇具领导才能,建立全国性政党,这样的领头人必不可少。陈独秀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完成彻底的转变,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对群众运动总体上持否定态度,违反民主集中制,并坚持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立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能否超越陈独秀,是当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们的一个反思自我的维度。

  今年是陈独秀逝世八十周年,但除了故乡安庆的少数纪念活动之外,舆论场一片静悄悄。大概官方不好纪念,他当了五届总书记,却最后被开除出党,这种身份显得异常尴尬;自由派的先生们也不好纪念,因为陈独秀至死都说自己还是马克思圈子里的人[1];左派也不纪念,因为这个人似乎并不是真共产主义者。在种种纪念活动中,人们小心翼翼地回避社会主义的话题,统一使用民主革命先驱“陈独秀先生”的字眼,仿佛陈独秀只是一个资本主义的普罗米修斯而已。

  陈独秀是一个应该被纪念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的后半生,是中国共产革命发动的历史记录,也能给时下有志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们提供不少的人生借鉴。二十多年来兴起的实证主义历史学,集中于为陈独秀各顶“帽子”平反[2],当然,澄清陈独秀历史上的一些不实的指责[3]是有意义的,但是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却是实证主义史学所无法回答的。比如,为什么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都无法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呢?也许,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是无需回答的,因为这场革命本身就是一个误会[4]。

  陈独秀前半生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是没有争议的,后半生参加中国共产革命,是比较有争议的一部分,要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但列宁曾提醒,“工人和旧社会之间从来没有一道万里长城。”[5]尤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小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国家。……中国不能有强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因此就有大批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分子向无产阶级队伍寻求出路,使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也占了大多数。”[6]

  中国革命史中,确实有很多失业失学的小资产阶级是到共产党里找出路,甚至“期富贵”的[7]。

  相比而言,有一种更加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走向了无产阶级彻底革命。比如邓中夏虽然是知识分子出身,但主动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接受了群众史观,摈弃掉了小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世界观,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他们投身革命一般不考虑个人出路,不尚空谈,服从组织,愿意坚持真理,改正错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特征。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