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不是思想上入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成员?
李克勤(jixuie)题记:说起邓稼先,往往比较多谈论他作为我国原子弹研制的项目领导者,而对于他为何有这个身份,主要着力于讲他的才干,这也说得通,但还远远不够。要知道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各级领导者的选拔标准首要是思想政治上的素质,什么叫素质?素质和能力不同,素质主要指一个人看不见的道层面的思想觉悟,能力一般指看得见的器层面的工作才干。能力看重的是最强的那一种能力,而素质则考察的是最差的某一方面代表某人的素质。过去对要求入党的人,素质考察是严格且系统的。因此,对于保密要求高的单位或者系统,其领导者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就得是党员,那个时候的说法是讲思想觉悟高,而能力上的要求首要的是政治水平高,然后才是业务能力强。邓稼先被推选为原子弹研制项目负责人,显然不光是业务能力强,我们现在不妨更多关注他作为一名1954年就入党的同志,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且完全可以这么说,邓稼先是德才兼备,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
1984年10月邓稼先写下: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01
思想上入党的意思
思想属于道层面看不见的东西,但思想可以通过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出来。
通常一个时期的革命实践,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是否从思想上入党了。
过去,走上领导岗位,或者当上模范,成为英雄的人,绝大多数可以算作在思想上入党的人。
即使思想上入党的人,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会蜕化变质的。
“在思想上入党”这个命题,不仅有思想意义,而且有政治意义,同时也自然富有组织意义。这个命题的最初提出是针对当时红军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这篇不朽文献,有详细记录。
毛主席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定位在思想建设这样的高度,这就在道层面有了立足之地,从而给思想、精神留下无限空间。进而又将党之道通过思想教育落实在每一个党员身上,落实在每一个党员和红军战士的思想上,既明确指出了过去探索实践中的错误,也指明了之正确,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一气呵成。
无疑,这是毛主席在党建方面独特的道器变通。
这时候,党和党领导红军,就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明显区别于旧军队,区别于国民党的军队。
用现在的话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个性更加鲜明。一旦这种个性被证明是符合实际的,那么这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凸显。党之道,就器化为党和党领导的军队的战斗力。后来的实践,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