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韶山档案》,为你揭露许多当年不为人知的真相!比如梁漱溟的反思
在湖南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交界处,有一个世人皆知的地方,出了一个世人敬仰的伟人。这个地方就是韶山,这个伟人就是毛泽东。自从1949年10月以来,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来韶山,在毛泽东同志逝世之后,来瞻仰他故居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
在源源不断瞻仰韶山的人中,既有毛主席一直肩并肩的亲密战友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董必武、叶剑英等人;有曾经在早期“反对”过他,后来终生敬重他的的陈毅、彭德怀;有毛主席的座上宾程潜、章士钊、张国基,也有他的“阶下囚”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和国民党败将杜聿明、宋希濂等人。
浩浩荡荡的访韶山人中,风云人物真是太多了。林b集团的骨干邱会作、李作鹏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先后而至;柬埔寨国王、缅甸总统、越南劳动党主席、英国众议院院长......瞻仰韶山的国际友人遍及五洲,崇拜韶山的中国文人充盈四海,一代文豪郭沫若、语言大师老舍、哲学大师梁漱溟、大诗人臧克家都到过韶山。
这些重要人物的访韶,都有自己独特的心情和感受,而把他们这些心情跟感受都记载下来,最终就汇成了这本弥足珍贵的《韶山档案》了!
在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了!
比如:清末帝溥仪跟国民党的败将到韶山参观时都有哪些过程跟感想呢?书中如是写道:
那是1964年4月15日上午10时许,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辆簇新的大客车直接开到韶山冲故居路旁停下。这是什么客人啊?要是重要客人,一般要下榻韶山招待所,车子不会在此停;要是普通百姓,也不会也没有专车在此停。顷刻,车上下来了一个瘦精精的人,一副金丝大眼镜遮住了他半张脸。他不是溥仪吗?半个世纪来溥仪可是一个公众人物。
清朝最后一个三岁的皇帝是他;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也是他。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同日押往苏联。次年8月,溥仪押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1950年8月1日,溥仪由苏联政府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抚顺、北京等地进行了特别改造。1959年9月24日,开国十年大庆的前夕获得特赦。同年12月4日53岁才获得了公民权。
......
负责接待的同志请参观团坐车去,溥仪第一个摇手不要车,几个人都执意走着去。说说笑笑走到韶山学校,看毛泽东领导中国抗战展室,杜聿明、宋希濂都在昆仑关战役建过殊功,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扬起头,溥仪则始终低着头。李淑贤用手拐了拐他,溥仪深叹一句:“你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