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传》,读什么?
作为一个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我们一旦失去了真理和信仰,便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不停跌宕。
四十多年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们,迷失之后的中国人在苦苦追寻真理的道路上,重新发现了毛主席,重塑了自身的信仰!
就是一向求新的年轻人,也会捧起起封面陈旧,纸张泛黄的毛主席相关读物。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入口。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随着对毛主席了解的深入,很多人也越来越渴望系统深刻地了解毛主席。
研究评述毛主席的书籍,可谓千千万万,其中最值得推荐的,首先是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史评结和,水平也最高。
读《毛泽东传》,读什么?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1893-1949”和“1949-1976”两个部分,是一部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政治传记。
其特点有三:一是所引原始文献资料异常丰富,超过所有同类书籍,所引当事人的记录和回忆,也经细致甄别;
二是始终把毛泽东的活动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来叙述和分析;
三是突出了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过程,即不仅写他做了什么,还写他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的。
这三点,正是权威人物传记所要求的客观性。
《毛泽东传》全书200余万字,篇幅大了一些,专业人士读下来也非易事。由此尚需梳理,读此书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即读什么?从《毛泽东传》内容看,我觉得可有三读。
第一,读党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采访毛泽东个人经历时,曾有这样一个体会:毛泽东的叙述,开始越出“个人历史”的范畴,并且以某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把个人历史融于一个伟大运动的历程之中,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保持着主导作用,但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观察家的客观记载了,而这个观察家所关心的,是作为历史的人类集体命运的转变。
斯诺的这个体会,比较真切地传达出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回忆“我”和“我们”、个人和历史关系的情况。
《毛泽东传》遵循了这个原则,没有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孤立的领袖人物来叙述,而是通过他和历史的互动,展示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生动而曲折的历程。
诸如,可以从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现实气氛;从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期间的活动,看出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真实图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