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只革掉了一条辫子


  【郭松民按】

  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

  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只革掉了一条辫子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补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楚望台的枪声一响,各地纷纷响应,遂成燎原之势。

  统治中国268年的清政府在革命呼声中迅速坍塌,“中华民国”就这样在一片仓促的欢呼声中诞生。

  已经领导了十次起义的孙中山此时正在美国北部哥罗拉多州筹款,听到这个消息是几天以后,当时他也十分惊讶,胜利得来竟在不经意间。

  他经过再三考虑,认为自己当前的主要工作,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他希望通过外交活动,断绝清政府的后援。

  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去了伦敦。

  

  在他的心目中,得到列强承认,筹到足够的金钱,才是当务之急。

  

  这一着棋孙中山显然没有走好,当然那时大家都不清楚新生的革命政权最需要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是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思想准备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自从20世纪初开始,他们的革命理由,主要是民族危亡和清廷统治。

  他们认为亡国灭种危机是清朝的反动卖国政府造成的,清廷放手卖国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异族”的朝廷,所以对汉族祖先家财毫不吝惜。

  因此对于怎样革除封建统治,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思考不足。

  他们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实质上也包含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对内反对封建压迫、种族歧视的内容,因此它能够迅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但对于“平均地权,建立合众国”,实际上想的不多。

  

  胡汉民后来在总结经验时说:“同盟会未尝深植其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亟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仅取得从来未有之名词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向。”

  武昌起义后,不仅很多一般的革命党人,以为只要清帝退位,共和政府成立,汉人做了大总统,就算是革命成功了,就连孙中山、黄兴这样的革命领袖也是这样认为的。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