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年,当战争需要孩子也站出来的时候
儿童团,石少华,1940年
1945年9月22日下午三点,日本鬼子终于升起了白旗,缴械投降。至此,打了两昼夜的解放玉田战役胜利结束,沦陷十二年之久的玉田,终于天亮了!
玉田(今属河北)城内,一片欢腾,甩掉亡国奴帽子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补办了一场八月十五(20日)花灯会。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的创作员管桦,带着小鬼班的小战士们,又是扭秧歌,又是演出抗日活报剧。
曲终人散,节目演完,把小鬼班都送去睡觉后,管桦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想起了在攻打玉田县城的路上,那个带队的儿童团员,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走近一处炮楼,突然枪声响起,还未来得及卧倒,从炮楼里飞出的流弹,忽然打倒了孩子。先前还蹦蹦跳跳,爱说爱笑的他,就这样牺牲了,甚至没来得及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村的……
这样的儿童团员,管桦参加革命后,做《救国报》社随军记者时,每次下部队,一个人活动,经常会遇到,负责给管桦带路。黑沉沉的夜晚,风在旷野上呼啸,远处响着闷雷似的炮声,孩子们挺着胸膛,扛着红缨枪,眼睛闪闪发亮,寂静中只听见他们在前面的嚓嚓脚步声。
列队的儿童团,罗光达,1939年
1948年,管桦因病离开部队,到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工作。在这里,他以牺牲在玉田的那位儿童团员烈士和无数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小英雄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1949年4月4日,在《人民日报》刊载后影响巨大,1952年起,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由初中改为小学课文后,做了节选,改名《小英雄雨来》。
问题来了,曾有家长、老师问我:
你们共产党为什么要让孩子卷入抗日战争?难道你们不知道《日内瓦战争公约》中,对妇女儿童的保护条款吗?这不是陷孩子们于危险之中吗?你们有良心吗?
……
事实上,日本法西斯从来没有加入过《日内瓦战争公约》,而且当它们侵入中国那日起,也从来没有因为面对中国的妇女儿童,就心慈手软,不施以暴行,所以当日本法西斯以全中国人民为敌的时候,中国的妇女儿童又怎么能不奋起反抗呢?难道引颈受戮,等待日本鬼子杀累了之后,能良心发现吗?
如果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角度而言,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始,便是一场全面侵略,从根本上消灭中国人的反抗斗争精神,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甘心情愿做它们的顺民。
日军轰炸下上海南站的儿童,王小亭,1937年
当然也包括孩子,毕竟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