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高度重视新中国粮食安全,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靠进口是不行的
李先念(1909-1992)被毛泽东称为新中国经济界的“四大名旦”之一。从1954年至1980年,李先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长达26年,并在此期间兼任财政部部长达22年,主要分管财经、外贸、商业等部门。但据他说,实际上在这一阶段,抓粮食工作所用的精力要比管财政用得多。
事实上,李先念作为长期主持财经工作的领导人,在粮食的生产、价格、储备、进出口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新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9年2月,李先念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时的他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到地方工作,时任中原局书记的邓小平为此专门征求过他的意见。最终,李先念选择了后者。同年5月,武汉解放,中央随即任命李先念主持湖北省党政军的全面工作。
◆1949年,李先念在武汉。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结合湖北实际,坚持以稳定农村、发展农业为重点,兼顾城市,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管理,稳步推进工业建设,使湖北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1954年,党中央撤销各大行政区,并抽调具备财政经济管理能力的干部来北京工作。因为在湖北干得出色,李先念被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看重,并推荐给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由其接替邓小平出任财政部部长。
因为财经工作既专业又格外重要,李先念几番表示难以胜任,最后由毛泽东出面做工作,他才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同年9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配合周恩来、陈云搞经济建设。至此,新中国的粮食工作正式进入李先念的工作范畴。
“乱占耕地就等于犯罪”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李先念早在湖北工作期间就对于耕地保护给予高度重视。1953年5月21日,时任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先念在给湖北省农业和财经负责人的信中说:在建筑大中型水库时,……因为中国土地缺少,过于废掉农田也要慎重考虑。为了节省土地,干渠可建筑在山背或山腰或山脚下(丘陵地区这种地形是很多的),或者建筑在旱地上,而尽可能不要废掉好田好地。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一个峰值,较1949年增加了2亿亩左右,但由于总人口增加2亿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反而减少了2.3分。故1957年3月李先念在全国粮食厅局长会议上强调:“我们的耕地面积少,要大量开荒不仅资源有限,而且资金困难。这几年我国的耕地不仅没有增加,每人平均还少了二分地。……总之,增产粮食是件头等大事,不能掉以轻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