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说心语:请理性看待人民公社存在的时代价值
人民公社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唯一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她虽然只存活了25年(1958年—1982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她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这样说?时间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时间的洗礼,人们必然会从中发现她独特的历史价值。正是被人们长期低估了的一种社会存在。
从中国农村发展进化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奴隶制社会的井田制,还是进入铁农耕时代的封建时代,农民都是处于一种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人们基本是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的状态。唯有新中国的农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这就是笔者认为的人民公社制度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的理由。
说到人民公社,现在一些人都是以不屑一顾的态度予以否定,更有人将她当成是“大锅饭”的代名词,说人民公社大集体是“养懒汉”、“磨洋工”。其实,这一切我们也无需对他们进行反驳,因为这种反驳实在是没有多大意义,这实际是不同立场的一种必然反应。反映到现实社会中就必然出现认识上的鲜明对立。
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人民公社制度存在的历史价值,就会发现,人民公社这种社会体制是新中国农民群众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她开启了新中国农村一片崭新的天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农村战斗集体,不仅为新中国的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当年人民公社制度曾经发挥过的历史作用。
一、人民公社在农村基础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村人口分散,土地主要掌握在少数地主手里,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基本生产方式落后,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普遍偏低,农民基本上是长期靠天吃饭,除了地主家庭能基本吃饱饭以外,农民基本是长期处于受冻挨饿的困境之中。新中国建立以后,创立的中国农业互助合作制度,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改变中国的第一个历史事实、第一位的历史功绩,就是基本消除了饥饿,基本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使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的状态。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有向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可是中国上下几千年文明史,除了极个别风调雨顺的年份和政治清明的短暂阶段,基本就是一部饥饿史。
新中国刚建立时,面对的是蒋介石留下的哀鸿遍地、白骨露野的烂摊子,中国能够尽快地消除这种饥饿现象,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并逐步让中国人民尽快走向富裕,人民公社集体组织做出了不可小觑的历史贡献。本文仅略举几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