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1917-1975)》(4)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 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大战危机的迫近。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破坏程度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了42%,其中生产资料生产下降了53%,贸易额下降了60%,失业工人达4000多万。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经济危机必然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都空前尖锐化。各国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使得垄断资产阶级坐卧不安,寻求对策,垂死挣扎,“资产阶级将从两方面寻找逃出经济危机的出路一一一方面是借建立法西斯专政,即建立资本主义最反动、最激烈沙文主义、最激烈帝国主义分子的专政来镇压工人阶级,另方面是挑起重新分割殖民地及势力范围的战争来劫掠防卫能力薄弱的国家。”
(原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第399页。)
帝国主义为了摆脱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人民革命运动,而竭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对内残酷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对外实行侵略和掠夺,发动一连串的侵略战争。
于是,在中欧和远东就形成了德、意和日本这两个战争策源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成立了一个以资产阶级右派和反动军人为骨干、以墨索里尼为头子的反动政党,即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内疯狂的镇压工人阶级,宣布罢工是刑事犯罪行为,废除议会制,取消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最后一点残余,颁布一系列“非常法”,解散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禁止法西斯报刊以外的所有报刊的发行。对外实行侵略和扩张,妄想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1935年10月,派20万侵略军进攻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人民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正义战争。1936年4月,侵略军占领了阿比西尼亚首都,5月9日,墨索里尼正式宣布吞并阿比西尼亚。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力图把危机的主要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广大工农生活更加贫困,这也就促使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在德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对垄断资产阶级开展了激烈斗争,罢工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从而动摇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1930一1933年间,先后就更换过四届内阁。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看到要维持自己的反动统治,唯一的手段就是建立法西斯专政,因为法西斯党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中最反动、最仇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复仇主义色彩最浓厚的党,于是垄断资产阶级就把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扶上政治舞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