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何干强教授的一部力作——《<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一书,已于2022年9月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我认为,这部著作的出版,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这是因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我国理论界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尤其是研究马克思《资本论》巨著的老一辈专家学者,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之成果,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资本论》方法的研究方面,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显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虽然也曾有一些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诸如1986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刘景泉著)、1989年由求实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辩证法》(马平著)、1993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的逻辑》(田光著)、200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李建平著)等;在国外,也见到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译出版的《<资本论>的方法》([日]见田石介著、沈佩林译)等。但这些著作,也大都从马克思《资本论》本身的角度,对《资本论》的方法进行阐释,而像何教授这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专门对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方法论进行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却显甚少,甚至是凤毛麟角。何教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专门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揭示《资本论》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为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从而在继承和发扬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刻苦精神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还因为,在《<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中,何教授从他严密的逻辑思路出发,运用《资本论》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首先论述了《资本论》宏观经济学的丰富内容,揭示了关于宏观经济运动内含的生动活泼的辩证法,从总体上阐明重视和运用《资本论》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接着,便从一般角度,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宏观经经济视野、唯物史观视野中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资本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唯物史观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的科学价值、基本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从宏观经济一般的角度,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分析了宏观经济的不同层次、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证了宏观经济内在联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土地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土地所有制实现形式、人与自然关系与宏观经济运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阐明了《资本论》科学的地租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宏观经济运动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价值。然后,又从宏观经济运动的外部联系出发,在《资本论》关于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指导下,论证了国别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辩证关系,并对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如何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放眼世界,正确处理国别经济与世界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合理我国国际经济的战略布局,科学应对当前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国际环境,趋利避害,维护我国民族利益,保障我国国家安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提出政策建议;在对宏观经济运动质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宏观经济运动进行量的分析,归纳出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宏观经济数理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揭示了西方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的非科学性和诸多弊端。最后,则又从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宏观调控的实践需要出发,分析并提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论证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调控方法的必要性。可以看出,何教授所著《<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一书,立意之高远,研究范围之开阔,涉猎问题之众,理论阐述之深刻,都为一般论著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