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青年“去意识形态”现象思考及对策研究

2021-06-06 5224 1
作者: 李超群 来源: 意识形态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指导人们实践的一盏明灯。时刻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绝对权威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更关系着我国发展的未来和走向。如今,“去意识形态”问题在青年中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发展态势,其中以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尤为突出,给青年的思想造成严重的混乱。青年的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决同错误的思潮作斗争,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权。

  “去意识形态”在我国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危害最为突出。它以涂黑历史、篡改历史等方式荼毒着青少年的心灵,直接造成了人们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对原有的历史形态的错误判断。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当今时下的一种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我国近现代史的开端,是伴随西方入侵时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文化虚无主义产生而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暂时性问题和挫折的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以放大历史现象的方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恶意攻击。在否定近现代史、党史、国史中它们充当了急先锋,此外,西方价值观念的鼓吹混淆了人们的视听,直接影响了青年们对正确史观的价值观甄别与判断。

  一、我国青年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的未来承担者与组织者。正如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的亲切嘱托一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1]对青年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倾注了党的一代代领导人的心血与牵挂。青年人的教育情况,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观走向,关系到我国民族命运的前途与未来。加强对广大青年思政方面的教育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牢牢稳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一个永恒主题,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问题,关系到我国指导思想的代际传承问题。

  如今,我国青年的思政教育面临着几个方面的综合挑战,几方面的共同合力带来了我国目前思政教育的复杂局面。从宏观上来分析,主要是国际、国内和青年个人本身等几方面的共同作用因素。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的不断涌入和冲击,以及伴随着迅速发展的以网络信息传播快速化、多元化、受众大众化及自媒体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的大量涌现,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些宣称西方“普世价值”的观念在我国大行其道,迅速挤占了我国思想文化的阵地,其中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为代表的一些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西方资本主义在向世界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夹杂了自己的“私货”,以自己的信仰尺度向世界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论,以期慢慢达到消除别国主流意识形态、瓦解别国思想阵地的目的,实现其慢慢弱化、同化别国并最终走向“颜色革命”的道路。这一带有极强政治目的并扮以伪善的面孔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卑鄙行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