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华:不曾淡退的记忆

2023-08-14
作者: 陈延华 来源: 红歌会网

  又到了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9周年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便想起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生前的团长,我们敬爱的老师长吴海山首长。今年是他仙逝23年,我们对他的无限怀念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他那可鞠的音容笑貌,足智多谋的领导才能,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爱兵如子,教子有方的独特美德以及他主政军委工程兵第三工区、工程兵学院校务部、工程兵工程学院期间所建立下的丰功伟绩,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革命历史的丰碑上,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师长出身在皖南山区一个贫农家庭,用他的话说,打记事起,从未吃过一顿饱饭,穿过一双好鞋和一件像样的衣裳。生活所迫,六岁那年就开始为地主放牛,饱尝了人间的苦难。正是如此,走向革命的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每次战役或战斗打响,他都一马当先,出生入死,奋勇杀敌。战斗结束后,他不是立功,就是受奖。当然,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可老师长从来不向干部战士炫耀自己的辉煌历史。不过,在我们的记忆中却珍藏着他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心怦然一动。

  1970年9月,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个安稳觉,我们这支云游四方,转战南北的工程兵部队带着戈壁荒漠的风尘和白山黑水的林涛,奉命移防至鄂西北山区执行“123矿”国防工程,当时师部驻扎在“和氏璧”的故乡——南漳县城,连队则分散在20多个施工点上。老师长经常戎马匆匆,到各个施工点上蹲点,与干部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记得有一回,施工小憩,他叼着短把烟斗,一边抽着,一边津津乐道:什么是工程兵呢?有人说它“工”字伸头就是“土”,抬脚就是“干”,整天抡圆锹、十字镐、风钻机,打眼、放炮,掏山洞,盖房子,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这个认识很不全面。工程兵是一支对军队的作战行动实施工程保障的专业兵种,平时进行国防工程建设,战时构筑重要野战工事,实施工程伪装,破除敌人设置的障碍等等。当工程兵很光荣啊!尤其是工程兵的“家”很有特色。前几天,《解放军文艺》上有这么一首反映咱工程兵生活的诗,题目叫《家》,很有意思,我念给大家听听:

  大雁的家,在翅膀上——

  哪里温暖往哪里飞;

  燕子的家,在嘴尖上——

  哪里舒适在哪里垒;

  咱们的家,在肩头上——

  那里艰苦往哪里背;

  咱们的家,在山顶上——

  雪筑高墙,溯风八面吹!

  ……

  待到此处楼如林,

  大雁和燕子,争往这里飞,

  我们撒下歌一片吆,

  又背起了家,又撩开了腿……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枯燥的说教,老师长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工程兵优良传统课啊!”在场的干部战士都这样说。

  打那以后,尽管大家住工棚、帐篷,盛夏难免遭受“桑拿浴”的熏蒸,隆冬免不了备尝当“团长”的滋味,但谁也没有一句怨言。

  老师长经常教育干部战士,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他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在部队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做出表率。有一次,应《工程兵报》约稿,为采写工区党委“一班人”,搞好革命团结,促进战备施工的经验消息,我有幸参加了由老师长主持召开的党委会。他一个作引路发言: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就是一句话,部队的团结关键是党委“一班人”的团结,而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关键是军政一把手的团结,而根本的问题是否不折不扣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铁先得本事硬。

  立竿见影。党委十几个成员分别来自五湖四海,他们都以老师长为榜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来没有与同级干部闹过不团结。因此,全区部队刷新了坑道掘进、被复、装修的高度,受到兵种陈士榘司令员和武宏副司令员的赞赏。

  老师长为人宽厚,平易近人。不管是各团、营的主官,还是司政后机关的各科科长,不管是参谋、干事和助理员,还是直属机关的干部战士,只要有空,就主动找他们谈心、交心,嘘寒问暖,从来不“设防”。去年夏天,我参加了沂蒙山区战友聚会,谈起老师长,大家一致认为,与老师长在一起,总觉得心里开朗明净。

  老师长的日常生活是很吝啬的,他对生活搞特殊化的人和事深恶痛绝。他穿的内衣经常是打补丁的,有时老伴嫌太破给他换件新的,他总要把旧衣裳找出来看了又看,直到他自己也确认不能穿了才肯换掉。就饮食而言,他是最简单的,多少年来,他总是与家人吃一样的饭菜。平时如果家里没有客人,他从不允许餐桌上摆上四菜以上的菜肴。

  老师长不仅在工作上以身作则,而且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上也率先垂范。他经常抽出专门时间与孩子们谈话,严肃告诉他们,要珍惜干部子弟的名声,千万不要搞特殊化。有一年暑假,他的儿子东东和王副师长的儿子春生伙拢机关三大部门领导的孩子去郊游,有位科室负责人的儿子不慎将老百姓家的一只鸭子当成野鸭子误杀。这事跟东东、春生没有任何关系。可老师长不这么看,认为自己失职。当天“勒令”东东抱着自己家正在下蛋的大麻鸭作为赔偿。“勒令”春生提着那只死鸭子,由群众干事领着沿村逐户让老百姓认领。这事在八百里金南漳传为佳话。

  老师长还亲口给我们讲述雷锋同志的那鲜为人知的故事:雷锋生前就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全军学习的先进典型。按照他的贡献和影响,早应该提为干部,可是,为什么直到牺牲前还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呢?

  雷锋,原名叫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了个小名“庚伢子”。

  1959年12月初,征兵工作一开始,雷锋就迫切要求参军,但鉴于辽阳市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厂里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向领导谈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当年沈阳军区工兵十团派去接兵的是个连长,认为雷锋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也明确,。无论他在农场开拖拉机,还是在工厂开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但其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点,不符合征兵的标准。怎么办?他只好向团里领导请示。时任团长的吴海山当即拍板,特批雷锋入伍。

  1961年2月25日,雷锋便作为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员会议的代表,与沈阳市各界青年一起开联欢会。1961年5月,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6月调任四班班长。

  后来,吴海山调到军区工程兵部任参谋长。

  在研究雷锋提干问题上,开始团领导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人片面反映雷锋的驾驶技术不好,耗油多,还损害了汽车零件。他们尽找雷锋的“茬”儿,曾几次要将雷锋调离运输连。在雷锋生前那段时间里,有人形容雷锋像风箱里的鸡毛,八面来风。试想,雷锋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破格从班长提拔到连队的领导岗位上吗?

  早在1962年四五月份,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就两次催促工兵十团,赶快把提升雷锋的报告送上来。但团党委思想就是不统一。有的成员说,雷锋连个班长都当不好,怎么能“越锅台上炕”,一下子提升为连的副指导员?所以团党委会上就是通不过。

  有鉴于此,1962年8月,经工程兵党委研究,决定调吴海山重回工兵十团主政。吴海山一到任,就同政委商议决定召开团党委会议,力排众议,把提升雷峰的报告报到了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但可惜的是,上级的命令还没来得及下,雷锋就牺牲了。

  老师长最后说,大规模的全国学雷锋活动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今天我们透过尘封的历史,重温当年那轰轰烈烈的动人一幕,还是历历在目。雷锋精神永世流传,永放光芒!

  1986年7月,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位置上的老师长离休了。但老师长没有离开党,没有离开人民群众。相反,没有工作岗位的限制,他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更多,更广泛了。每逢“七一”、“八一”和毛主席给雷锋题词的纪念日,他都被邀请到当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专学校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课,讲述雷锋的故事。除此之外,他积极为军队和地方建设出谋划策,奉献余热。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师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有十个将军和三十多个大校从我们这支部队走出。转业到全国各地的干部战士也不负老师长的期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仅副县以上的干部就有600多人。

  毫无疑问,老师长泉下有知,也是值得欣慰的。

  老师长仙逝的那年,我正在舟山群岛上参加由中国广播电视文协会举办的研讨会,追悼会没能去参加,更不用说送挽联和花圈了。今天的我这篇短文就来代替挽联和花圈送给天堂上的他吧!愿老师长永远安息!

  【文/陈延华,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