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吕德文:农村许多青年正面临终生单身
【核心提要】根据我们的调研,农村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种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但生活危机也在蔓延。我们发现,“农二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中产化了。越来越多的超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栖居,他们哪怕是过年也不返乡。乡情人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边缘。我们也发现,许多男性青年正面临终生单身的问题。他们在婚姻市场上已经被淘汰,很可能不再有机会结婚。
作者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吕德文
北方某村,有一家兄弟两个,大的28岁,小的25岁。父母打工挣钱,兄弟两个“躺平”。兄弟两个经常以网恋、交女朋友等借口骗父母钱,大都消费在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中,衣食却很简单。
这样的事在如今的农村并不鲜见。
2023年春节期间,经农业农村部新闻办指导@中国三农发布、新华网、微博联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研究中心联合发起“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
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104917份,涵盖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农村地区占问卷总数的54.6%,城市地区占问卷总数的45.4%。
根据我们的调研,农村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种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但生活危机也在蔓延。
我们发现,“农二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中产化了。越来越多的超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栖居,他们哪怕是过年也不返乡。乡情人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边缘。
我们也发现,许多男性青年正面临终生单身的问题。他们在婚姻市场上已经被淘汰,很可能不再有机会结婚。
但是,这些乡村地区男性单身青年仍有较强的结婚动力。对他们来说,若父代无法有效支持,便很可能无法缔结婚姻;哪怕缔结了婚姻,在城市安家了,也可能因为生活无法维系而出现婚姻解体。
随着城乡融合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城乡社会形态初见雏形。
城乡分割越来越不可能,乡土社会正在离我们远去。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1948年,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一直到十余年前,这个判断还是基本有效的。乡土社会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在经济上,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家庭再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二是在社会上,人们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上建立了家族和村庄共同体,并以此规定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三是在政治上,农村普遍存在地方性规范,自下而上的地方性规范和自上而下的国家规则相互交织。
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城乡中国”有了人口学基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