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工人日报》2022年3月18日的一篇报道《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引爆网络,很快就成为一个持续性的热点话题。之所以超龄农民工清退令会引发广泛关注,与农民工为中国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现在却面临老无所养困境的巨大反差所致。普遍情况下,超龄农民工都在家乡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按最低档缴纳了个人养老保险,15年缴费之后,到60岁可以获得每月100多元养老金。显然,每月100多元养老保险是无法养老的。超龄农民工老无所养,触动了社会敏感的神经。

  实际,无论是否超龄,农民工都有一个路在何方的问题。总体来讲,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就没有退休金,他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即使最高缴费,到60岁以后可以拿到的养老保险也不足1000元,这个保障水平是不足以让农民工在城镇获得体面养老的。根据《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约有1.28亿人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金,领取的社保基金5.13万亿元,另外有约1.6亿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金,领取的社保基金3355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发放水平提高到职工养老保险的水平,则每年要支付的社保基金将超过10万亿元,即要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要拿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用于养老,中国就会落入典型的“未富先老”陷阱,这就会极大地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

  因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清退令”的问题,而是我们应当如何设计中国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未富先老”背景下面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问题。

  一、超龄农民工清退令的逻辑

  截至2022年3月,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均做出要求。早在2019年,上海市住建委、人社局和市总工会共同发文,明确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据了解,上海依靠两个路径对工地用工进行严控:一是实名制系统,现场所有务工人员要录入实名制系统,从入职源头杜绝违规行为;二是市区两级监督机构推进,在2021年全年专项整治中发现了6起超龄用工情况,均实现即知即改。

  之所以各地会出台限制年龄的规定,与建筑工地是超额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区域有关。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总站安全科科长崔勇介绍,2018年全年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里,超过60岁的占比达到15%,而当时建筑从业工人中,超过60岁的占比仅有1%。湖北荆州、江苏秦州也都是在发生年龄超过60岁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伤亡后,出台了“限超令”,或“清退令”。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