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灭绝式捕杀的蚯蚓首现中央一号文件,中医该背“滥捕推手”的锅吗?
小小蚯蚓,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文件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条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另外,2022年12月30日最新修订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是这么写的:
“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捕鸟网、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以及植保作业等除外。”
重视的背后,某种程度也表明了此前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正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去年6月9日央视财经发了篇微博,主题是“蚯蚓干价格暴涨”、“蚯蚓遭灭绝式捕杀”。
这是一种新的“捕捉”方式。即用直流电机对土壤施电压,由于电流刺激蚯蚓皮肤,依靠皮肤进行交换氧气的蚯蚓由于呼吸不畅被迫爬到地面,这时电蚯蚓的人就开始捡拾、装袋了。
与传统的灌水、挖土、用发酵饲料诱捕等“捕捉”方式相比,这种两根电极一插、打开开关之后就随手捡拾的方式简直是简单快捷、干净利落,对局部地区可以达到近乎“清零”的效果,所以堪称“灭绝式捕杀”。
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仅20201年某电商平台上几个商家的销售数据就表明,售出的电蚯蚓机总数就超过了10万台。
蚯蚓,对土壤生态系统实在是太重要了。
它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有着土壤里的耕耘者、生态系统工程师、清洁者、松土机等美称。简单说,作为分解者、转化者的蚯蚓,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碎屑产生的粪便能给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能改善其透气性和透水性,这又有助于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
肥沃的土壤里一般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蚯蚓。因此,人们通常也把蚯蚓的数量当做土壤生态与活力的重要指标。
而蚯蚓被大肆捕杀的地方,土壤的板结化程度会显著加重加剧;这就使得农户不得不施用更多的化肥,化肥的过度施用,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同时失去了蚯蚓,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也会大大降低,土壤活力愈发的低下。
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死循环。
这种绝户式的捕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值得关注,更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禁止。
然而,去年央视财经那条新闻中第一句话开宗明义,“蚯蚓干,又叫地龙干,是一种中药药材”,通读全文给人的感觉,这些年是因为中药市场的需求增大,才导致蚯蚓被滥捕滥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