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灭绝式捕杀的蚯蚓首现中央一号文件,中医该背“滥捕推手”的锅吗?

2023-02-17 4900 6
作者: 重楼 来源: 红歌会网

  小小蚯蚓,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文件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条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另外,2022年12月30日最新修订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是这么写的:

  “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捕鸟网、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以及植保作业等除外。”

  重视的背后,某种程度也表明了此前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正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去年6月9日央视财经发了篇微博,主题是“蚯蚓干价格暴涨”、“蚯蚓遭灭绝式捕杀”。

  这是一种新的“捕捉”方式。即用直流电机对土壤施电压,由于电流刺激蚯蚓皮肤,依靠皮肤进行交换氧气的蚯蚓由于呼吸不畅被迫爬到地面,这时电蚯蚓的人就开始捡拾、装袋了。

图片

  与传统的灌水、挖土、用发酵饲料诱捕等“捕捉”方式相比,这种两根电极一插、打开开关之后就随手捡拾的方式简直是简单快捷、干净利落,对局部地区可以达到近乎“清零”的效果,所以堪称“灭绝式捕杀”。

  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仅20201年某电商平台上几个商家的销售数据就表明,售出的电蚯蚓机总数就超过了10万台。

  蚯蚓,对土壤生态系统实在是太重要了。

  它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有着土壤里的耕耘者、生态系统工程师、清洁者、松土机等美称。简单说,作为分解者、转化者的蚯蚓,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碎屑产生的粪便能给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能改善其透气性和透水性,这又有助于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

  肥沃的土壤里一般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蚯蚓。因此,人们通常也把蚯蚓的数量当做土壤生态与活力的重要指标。

  而蚯蚓被大肆捕杀的地方,土壤的板结化程度会显著加重加剧;这就使得农户不得不施用更多的化肥,化肥的过度施用,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同时失去了蚯蚓,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也会大大降低,土壤活力愈发的低下。

  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死循环。

  这种绝户式的捕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值得关注,更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禁止。

  然而,去年央视财经那条新闻中第一句话开宗明义,“蚯蚓干,又叫地龙干,是一种中药药材”,通读全文给人的感觉,这些年是因为中药市场的需求增大,才导致蚯蚓被滥捕滥杀的。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希望有《在校学生身体生命保全法》,还希望有《野生动物权与公民权区别法》,还希望有《野生动物侵犯公民权利起诉法》。
0条回复
电击式捕蚯蚓的方法很科学,但凡科学就好吗?用科学灭绝可以更快更多。
0条回复
滥捕蚯蚓这个事正好说明了,资本不死,乱象未已。只要资本介入后,需求暴增,价格暴涨,然后出现滥捕滥养滥种的情况,风头一过,又便宜得无人问津,导致产品大量滞销,纷纷破产。终究,资本给市场带来的灾难更多,市井乡民要的是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机会。
0条回复
蚯蚓俗称地龙,生命结构极其简单。吃泥土,拉泥土,疏松土地,是它毕生的使命。说它是第一个让地球苏醒过来的神灵一点也不过分。中华民族正是根据蚯蚓(地龙)、长虫(蛇)、鱼(鳞)、鹰(爪)、鹿(角)等塑造出来“龙”的形象,成为民族的图腾。当人类眼冒绿光盯住它的时候,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已经不言而喻了。至于影片中有吃地龙干的镜头,那无疑用心极其恶毒!
0条回复
西医学博士刘为民认为西医不符合医疗原则,西药副作用极大,建议取消西医学!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