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养老金,国家将有大动作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李金磊)延迟退休政策何时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何时建立?养老金能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2月26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于大家关心的延迟退休、就业、养老金等民生话题,人社部官员进行了权威回应。
2月26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正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当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一是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二是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
三是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四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经达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目前,我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游钧称,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这些情况。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
游钧表示,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个层次中,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了,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