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调整入校系统,法学教授:聊胜于无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进学校一事引发热议。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12月20日发文说,据其北大一位师长告知,北大的门禁系统已经做出了改变。本校教师开车入校时,不需要再刷脸,步行出校时也不用,但步行入校仍需人脸识别。
劳东燕说,“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比起之前的做法总归要好一些。当然,这点微小的改变也只是聊胜于无。”
劳东燕还表示:
权利是需要争取的,不存在为难谁不为难谁的问题。很多时候,你的“为难”可能正是推动规则得以改善的契机。相反,无条件的配合,只会使个人的自由空间日益变得逼仄,导致越来越多的权利必须经过特别的许可才能享有。谁要以为沉默与退让能带来安生,那是太不了解人性,也太不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
关于北大门禁的问题,我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公开反对过几次。因为这个门禁系统也侵害了我的权利。作为毕业多年的校友,我应该有回母校看看的权利吧,不需要经过什么部门的批准。但是,预约制度使得我的这种权利变成要获得许可后才能享有。问题在于,经过预先批准才允许享有的“权利”还是权利吗?记得有一次想去北大,预约时系统提示学校最近有重大活动,三天之内都不能预约进校。那一刻,被剥夺感油然而生。
无论如何,希望北大仍然是心目中的那个北大,自由、开放、包容,领风气之先,而不是大门紧闭,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本月初关于自己“跨栏”入校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
李植在文章中表示,北大自2008年起开始进门查证件,此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而自2019年开始,北大在校门口安装了闸机和人脸识别设备,需要人脸识别或核验证件后方可进门,因为不愿意耽误时间查验证件,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
另据北京日报客户端21日消息,北大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
该校推出多种举措服务,保障校内外人员入校:
1、保卫部、计算中心、校友办公室等联合开发各类人员预约入校系统,开放校外人员多渠道入校服务。
2、自主研发校门小程序应用平台、闸机数据管理中心、游客数据服务平台等,为校门服务来访人员提供多种入校核验方式。
3、强化校门执勤保安员服务培训,突出接待程序、风纪风貌和问题处理,提升校外人员通行效率,注重优化来校体验。
4、建立保障出入校工作的数据小组,24小时提供专业保障,为入校核验、值班值守、来访应诉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5、运用数据治理,测算人员出入、存量情况,综合校内活动、校园容载能力等因素,动态调整入校方式、入校人数规模等。
6、为校内宾馆住宿人员、参加各类活动人员等提供多次出入校服务保障。
7、正在自主研发出入校服务平台,为各类来校人员提供多方式、多条件入校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人员入校需求。平台计划2024年新学期启用。
8、进一步了解元旦、寒假期间社会人员入校参观的需求,结合校内具体情况,在参观名额、入校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度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