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 王有鑫 徐扬:美元化能使阿根廷摆脱经济困局吗
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金融变局、新冠疫情以及阿根廷自身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阿根廷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愈加严重,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交织上演的局面似又重现。2023年11月,极右翼领导人米莱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米莱上台后采取了多项激进改革措施,并计划在未来对经济实施全面美元化。
阿根廷陷入经济金融困局的原因是什么?美元化真的能使阿根廷摆脱危机吗?
经济增长潜力明显弱化
米莱的当选反映了阿根廷民众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希望通过新的领导人推动社会变革,改变当前国内面临的经济金融困局。自上世纪80年代起,阿根廷先后遭受拉美债务危机、次贷危机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增长潜力明显弱化。目前,阿根廷经济呈现高通胀、高外债、本币持续贬值、资本外流等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逐渐失速。阿根廷经济单一化程度较高,出口高度依赖大宗商品,产业结构存在“去工业化”问题。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阿根廷经历两次“去工业化”浪潮,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1975年的29%下降到1998年的17.1%,目前则保持在16%左右。当前,阿根廷不少工业品依赖进口,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在此背景下,阿根廷经济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整体稳定性较差。政局波动也是导致阿根廷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阿根廷国内政权频繁更迭,不同党派以及左右翼领导人采取的经济策略截然不同,使得经济发展稳定性难以延续。过去40多年,阿根廷经济持续低迷,GDP年均增速仅为1.8%(图1)。新冠疫情后,受全球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阿根廷经济增长潜力持续恶化,初步估计2023年GDP增速为-2.7%,比2022年下降7.7个百分点。
二是汇率持续大幅贬值,国内物价水平飙升,呈现恶性通货膨胀。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从2018年末的1美元兑38比索左右贬至2023年12月12日的1美元兑366.5比索,米莱公布汇率调整措施后,比索汇率进一步大幅贬值,目前已贬至826,近五年累计贬值幅度超过95%(图2)。与此同时,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累计通胀率高达211.4%,是1990年以来最高值。受此影响,阿根廷国内市场信心急剧下滑,比索抛售浪潮持续蔓延。目前,阿根廷国内呈现“通胀高企—抛售比索—抢购生活必需品—进一步刺激通胀—市场信心继续下滑”的恶性通胀循环模式。为控制通胀,央行2023年加息六次,将基准利率从年初的75%上调至133%。然而,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政府短期内仅依靠加息和外汇管控等措施,难以稳定汇率和通胀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