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吃地主,地主阶级是怎么“勤劳致富”的?
1919年春节,河北保定,乞丐向香客乞讨,(美)甘博(Gamble)摄
根据2023年公布的《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22年,河南省一共有1680所高中学校。
我们再看抗战初期的河南高中数量,根据1937年教育部统计室编《全国中等学校一览表》:
1936年,河南只有3所高级中学,即省立开封高中、安阳高中和私立河南高中(开封,未经教育部备案)。此外还有17所完中,其中在教育部备案的12所,分别是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省立商丘、南阳中学,开封女中,私立黎明、嵩阳、济汴、豫中、两河(以上都在开封)、中正中学(郑州)和北仓、静宜女中(都在开封);未备案的5所:私立建国(开封)、焦作、正德(汲县,今卫辉)、念五中学(洛阳)和义光女中(信阳)。
河南省立开封高中鸣镝读书会会员合影,1937年
合计能培养高中生的不过20所。
其中未备案的私立完中,往往教学水平相当有限,当时洛阳民间就有“富河洛,大复旦,明德、念五瞎球干”之说,由此可见一斑。
1939年,临汝(今汝州)士绅阎曰礼,捐款创办“私立豫西高级中学”(在教育部有备案)。
该校设置的课程和“省中”完全相同,聘请的教师多来自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西北工学院等当时国内的著名院校。教师工资标准也完全比照“省中”执行,但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该校对在校就餐的老师负担一半伙食费,寒暑假往返外地路费全部报销,每逢旧俗节日另有补贴,这样一来教师的实际工资比“省中”都要高。
此外,私立学校的学杂费,即便有减免也名额相当有限,而该校却规定,只要考进来,就分文不收。
为此,阎曰礼是花了大价钱的,不惜拿出3000亩土地来资助这所学校的创办和维持。
省立十中(临汝)同学游春,和多数当时河南的“省中”一样,这是一所初中
看到这里,不少朋友可能会纳闷,你不是整天批评民国“乡贤”吗?人家不是做了好事吗?这看着多“贤德”啊!
可问题是,阎曰礼为啥要做这件好事呢?
私立豫西高中的首任校长、当时搞劝学的王召武,其子王万磊回忆其中缘由,说:
“王召武在庙下当区长,经常接到群众告发临汝镇阎家侵吞民财,霸占民地的状纸。阎家是汝州一霸,无恶不作,他家军队里有人,省里有人,地方政府无奈他何。面对这门恶豪,家父也感到头痛,久而久之,家父萌发了劝他家办学的想法。多次登门谈及此事,介绍开封等地士绅们办学积德从善的事,加之当时告他家的人太多,他们感到得有个开脱的办法,正是处于这种压力,阎老三(曰礼、字秩五)开口答应。阎家当即拿出3000块银元盖校舍,同时还捐地30顷(1顷等于100亩,合3000亩),作为学校日常经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