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应当改革博士论文评审制度
最近几年关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热点新闻不少,其中最引发社会关注当前也正重点整治的是博士论文质量低劣不合格的问题。另外一个热点是博士生毕业延期,甚至有越来越多博士生在最长学习期限仍然无法完成博士毕业要求,被取消学籍。博士生毕业延期已成为常态。
以上两个热点都与近年来的博士论文匿名评审有关系。正因为存在博士论文质量低劣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将博士论文纳入到教育部学位中心匿名评审系统,试图通过匿名评审防范博士论文答辩中的人情关系,保证博士论文质量。同时,教育部也经常性组织对博士论文的抽检,对抽检不合格博士论文进行通报,约谈抽检博士论文不合格较多的高校。为防止博士论文抽检不合格,各高校进一步提高对博士论文从开题到预答辩、再到评审和答辩的要求,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绝大多数博士点都已纳入到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匿名评审系统,且各个高校一般对匿名评审意见采取了比较严厉的对待。匿名评阅意见可以分为五档,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一般(60-6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比如规定,三名匿名评审意见中,只要有一份中等,就需要修改后送学院决定是否可以参加答辩;只要有一份一般就需要修改三个月后再送审;只要有一份不合格就需要修改半年后再送审。匿名评审意见中若只有一份为一般或者不合格,论文作者可以申诉,另外请两个匿名评审专家评审,若仍然有一份为一般或者不合格,取消博士论文答辩资格。
毫无疑问,博士论文匿名评审极大地防止了水平低劣博士论文的通过,从防劣方面讲,教育部学位中心匿名评审贡献巨大。各高校为了防止不合格博士论文出现,普遍对教育部学位中心匿名评审意见作出越来越严厉的规定,且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实行严格的预答辩制度。
现在的问题是,博士论文一般要研究专业前沿问题,大量博士论文评审任务集中到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中心送审匿名评审专家,匿名评审专家中的相当部分专家因为时间原因不愿接受评审,且往往越是一线一流专家越是没有时间和越是不愿承担匿名评审工作,倒是已经退出一线研究的匿审专家有较多时间评审博士论文,这些有时间且愿意评审博士论文的二线专家接受越来越多博士论文评审任务,博士论文评审也就主要由二线专家匿名评审了。
二线专家评审专业前沿问题,就很有可能将前沿问题当作错误,因为不理解,就给评审博士论文较低评分。在各高校为防止出现不合格论文而普遍要求较高评分的情况下,就有越来越多博士论文匿名评审不能通过,也就进一步延长了博士毕业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