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这是一个功在子孙后代的重大决策
近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可以说,这是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教育和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退役军人在国家建设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一个战略决策。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功在子孙的战略决策,是因为这是针对少年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退役军人在国家教育要发挥特别作用的思考,国家做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
在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反映已经相当强烈,那就是我们在下一代的培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培养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渐渐缺乏男子汉气质。有识之士反映,一个孩子,从三岁一进幼儿园,不管男孩女孩,面对的都是阿姨。听到的都是绵绵软语。等待进了小学,又多是以女教师为主要群体,阴盛阳衰的问题便得到进一步强化。好不容易长大了,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小鲜肉”“小娘炮”“小白脸”这一类带有病态的生态环境。于是,我们便碰到了中华文明史上从来几乎没有过的“男子汉危机”,一句话,我们培养的男孩长大了越来越不像男子汉。很多接兵部队反映,现在怎么很难接到我们需要的刚烈性格的男子汉一类的兵员,不缺的是“娘娘腔”,部队从一个方面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已经一年比一年严重。
从这个方面来看国家三部委的决定,意义重大。经过铁打营盘训练出来的大批老兵进入教育系统,一是可以从教师的结构上改变以女性为主的群体结构。二是这个结构的改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培养孩子的男子汉品格,有一天如果上了战场,那是要与敌人生死作战的。这一点,近些年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环节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些年社会大众的审美发生了一个悄然变化,比如,平常人们话语中已经习惯用“帅哥”、“靓仔”的标准来衡量青年男孩的相貌,还常常公开称呼,过去男子汉英雄气质的大众脸,已经被人们当作傻大憨粗的代名词。影视作品中,奶油小生常常是荧屏主角,也是导演首选。这种变化,看似个人喜好,实质关乎国民素质培养。
按通常理解,男子汉就应该是线条分明、阳刚气魄、孔武有力。因为这代表着英勇、责任、可靠、忠诚,是最理想的战士、伴侣、父亲的形象。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形象渐渐消失了,取代他的是白面书、帅哥,殊不知,社会这种颇带几分媚俗的审美变化,恰恰一步步弱化了我们健康的审美观。
健康的审美观不完全属于个人,社会和政府富有引导的责任。这一点我认为无可怀疑。记得广东肇庆曾出台过一项导游新规,其中对游客的称呼规定,禁用目前社会流传的“靓仔”,“帅哥”,对年轻女性禁用“美女”、“靓女”。导游如果用了这些不尊重游客的低俗词汇,可以用扣除奖金处罚,认为这为取悦对方为目的的称谓,包含更多的是不尊重成分,还有些轻薄。于此类似,有一年在被称为美女云集的成都春熙路,“美女养眼指数”被做成电子屏,以锦江区政府的名义,像天气预报一样每日即时用街头广告灯箱发布。当时群众就一边倒的批评。过于娱乐化,就会使政府自己的职能弱化,降低公信力。两个例子,无疑广东肇庆旅游部门的举措是非常负责任的,“帅哥”、“靓仔”被禁用,表明有关部门并没有因对市场利益的追逐而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