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胡鑫宇事件,揪出唯一的获利者


  胡鑫宇案件调查情况发布会公布了案件的有关信息,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解释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疑问。

  胡鑫宇案件该在法律程序上尘埃落定了,最终的定性就是自杀。

  如果以为这件事的舆论发酵产生的问题,就因此画上句号,显然是过于乐观了。

  因为还有不少人不想接受这个结果。倒不是因为他们有足够证据线索能够否定自杀结论是事实,而是因为他们现在需要的已经不是事实。

  他们的目的已经不是探寻事实,而是要证明自己并没有错。

  所以需要继续纠结鞋带能不能吊死人诸如之类的问题,看似在提出合理怀疑,但除了部分是受知识局限性的影响之外,有的人目的只是为了支持他们之前接受各种不实信息构建起来的他杀认知,即便这种认知是需要依靠一堆谣言才能堆砌起来,现在也不肯放弃了,因为这种放弃意味着承认自己错了。

  这里就形成了针对胡鑫宇案件的两种不同关注动机。一种是真同情和关心胡鑫宇的,另一种是借关心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绪。

  因为目的的不同,就会出现合理怀疑和故意为了否定而无限质疑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想知道真相,后者是为了扭曲真相。

  对于后者,哪怕是把事件的真相信息呈现得再完整,他们也可以找出不相信的很多理由。比如,你发布会公布了胡鑫宇自杀前的录音笔内容,他们就要求放录音。等你把录音放了,他们又要求提供事件完整的视频,不断提高证明的标准,一直达到客观上不可能满足的程度。

  他们要的不是排除合理怀疑,他们只要无限度怀疑的权利。

  哪怕,这种怀疑始终要面对一个需要合理性解释的问题:这个发生在一个普通县的案件,社会影响已经这么大,从省市县的公安机关,甚至公安部肯定也深度介入了,这么多人有什么动机和必要,要把一个不是自杀的案件非要掩盖是自杀?当地有什么暗黑势力,能够让这么多的层级,赌上机构公信力和个人政治前程,去为这种掩盖提供帮助?

  特别是当舆论话语权的优势并不在政府这边,办案部门被主流媒体到自媒体拿着放大镜聚焦镜紧紧盯着,有那么多人会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去为掩盖真相而继续努力?这得多大的脑洞。

  所以微博播主@止谣君 就发出疑问:不知这“罪犯”是特别有权,还是特别有钱?屈身铅山县这种小地方,而上到中央、下到地方这么多官员不惜可能身败名裂、锒铛入狱也要集体包庇?

  其实,即便对案件还有一些疑问,但面对发布会公布的信息,以及面对上面需要给以合理解释的问题,对案子的结论继续质疑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可以对搜寻和调查过程中,存在的失误,继续关注,要求追责也没问题。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