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习东江革命历史的思考
学习东江革命历史的思考
——在岭南学术论坛汕头潮南专场的发言
今天,我们是在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开研讨会。这里曾是东江特委和军委的所在地,曾是东江红军和东江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当年留下的红场红宫虽然是在潮南,但它也是东江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东江革命历史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打卡地,是广东红色文化、南方红色文化、乃至中国红色文化一张耀眼的名片,这里的红色历史应当让更多人知晓,而不应当被忘记和忽略。
一直对东江革命历史知之甚少,接受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王国梁院长参会邀请后,恶补了相关知识,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东江的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而伟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般说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用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但学习研究东江革命历史发现,在南昌起义之前3个多月,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农民武装就向国民党反动派开枪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尽管我们党的上层还在观望和迟疑,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却反应很快,仅过了3天后到4月15日,在广东也发生反革命政变的背景下,东江特委就以暴动对付暴动,并在四五月间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成立农工救党军,独立自主的领导人民武装,主动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可见,东江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觉悟之高、反应之快。规模比较大的第二枪应是湖南打响的,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中共湖南省委号召下,5月31日10万农军攻打长沙,也是声势浩大。
按时间顺序看,八一南昌起义应当是第三枪。但从中国革命的全局看,说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没有错,那是在标志大革命全局性失败的汪精卫“分共”后,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由中共中央决定发动的武装起义,而前两个起义是地方党组织决定的,是局部性质的反抗。从落实党的既定方针来讲,说秋收起义打了第一枪也可以,因为直到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央才正式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之后就是9月9日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这是公开打出共产党旗帜的第一个暴动。此后,全国各地一共进行了100多次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讲这段历史,不是要争什么第一枪是谁打的。而是要证明一个道理:革命历史的转变,不能理解成由上而下的单向程序设定,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残酷的屠杀政策,基层党组织和革命人民没有反应正常吗?如果大家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中央正确决策的群众基础从哪里来?东江起义枪声代表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也提出了尽快结束陈独秀右倾领导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武装斗争,是代表党内共识和人民意志的正确举措。东江和湖南等地的暴动,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帷幕,紧接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主角相继登场亮相,从此国民革命转变为人民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艰难历程。东江这一枪功不可没,意义非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