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经济学诺奖不是圣杯

2023-10-10 362 0
作者: 周文 来源: 昆仑策网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诺贝尔基金会决定,2023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都将再增加100万瑞典克朗,达到1100万瑞典克朗。2017年,奖金数额从800万瑞典克朗增加到900万,2020年提高到了1000万,2023年奖金将进一步增加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21万元)。由此,今年的诺奖成为历史上奖金最高的诺奖,更让经济学诺奖尤显不同。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其“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背后的关键因素”。在整个诺奖中,应该说,经济学诺奖是关注度最大,也是期待最大的奖项。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需要借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应对和破解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无疑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权威性的认可。

  如同往年一样,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总是在期待中出笼,又总是在失望中落幕。每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越是关注,就越让人产生失落,更产生错觉:经济学诺奖距离现实似乎越来越远,原创性的、颠覆式的贡献似乎越来越少。现在来看,真正的问题是经济学诺奖的逻辑未变,而时代已变!

  不能简单地说很难推测经济学诺奖人选,而是因为经济学诺奖的表彰理由越来越让人匪夷所思,问题很小,更难引起较大关注。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美西方不断将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政治化、联盟化,动辄对他国进行制裁、脱钩、封锁,企图人为割断全球产业链遏制他国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但没有发挥应尽的建设性作用,反而一直在起破坏性作用。美西方“筑高墙”的行为,不但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倡导背道而驰,而且也破坏了原本开放自由的国际分工体系,打乱了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更重创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更有甚者,美西方不顾自己身陷发展困境,为了转移注意力而不断甩锅甚至故意唱衰中国等等,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大事件。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国际上唱衰中国的论调也一直不绝于耳,但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与中国景象不同,各种迹象表明,不仅世界经济面临发展危机,而且西方主流经济学更面临着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从历史上看,每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催生出新的经济理论。不是经济学诺奖引领经济学发展方向,而是通过如何拯救经济危机,引领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从而经济学不断获得生命力,才越来越得到认可,由此经济学成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与现实政治经济分道扬镳。面对纷纷扬扬的现实世界,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不管是探究当下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如何重塑经济活力,西方主流经济学几乎发不出任何声音,更加暴露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创新匮乏和力不从心。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