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会输
甲午战争,大清北洋舰队,在海上与日本舰队拼杀,大清的损失比日本要大,这是事实。但是,日本舰队首先逃出战场,这就可以认定是日本在战场上打了败仗。所以,甲午海战之后,西方列强搞不清楚是谁打了败仗,有的认为大清胜利了。
但,最后,大清朝承认自己打了败仗,尔后,李鸿章一股脑把整个北洋舰队都送给了日本。这就充分表明,当年李大人和左宗棠争论时,对“海防”的那股重视劲,其实是装出来的。李大人根本不把“海防”当回事,而是以“海防”为借口,干扰左宗棠收复新疆而已。
1895年甲午战争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去世十年了,当年与左宗棠争论“海防”“塞防”的李鸿章,成了朝中肱股,一手遮天。
回想一下,早十年前,大清在越南战场上也打败了法国,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全世界都这么认为。但是,战场上重大胜利成果,却被议和的李鸿章出卖;大清军事上的胜利,却换来政治上的大失败。中法议和,越南被割让给法国,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此后,大清将士、越南军民继续在越南反法,但是,最终又是李鸿章的破坏干扰,导致了失败。
甲午战争,又是李鸿章这个大买办,把战场上的胜利,转换成了政治上的大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问一个问题,李鸿章这样的大买办,希望大清打胜仗吗?
不希望,相反,李鸿章很希望大清打败仗!所以,他不择手段地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使了不少阴招。等到左宗棠死后,李鸿章再也没有了对手,所以,甲午战争,李鸿章可以随心所欲地打败仗了。
只是,北洋舰队还有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将领及广大士兵,不愿意打败仗。怎么办?那只能牺牲这些人。
李鸿章为什么希望大清打败仗?
因为,李鸿章的利益,和英、法、日、美、德、俄等殖民主义列强是一致的,和大清的主权利益是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列强要殖民中国,实际上又打不过大清,所以,必须借助李鸿章这样的大买办给大清捣乱、破坏,即使有李鸿章捣乱、破坏,也未必打得过大清,那就只能靠李鸿章们从政治上、经济上协助,把军事上的胜利,变成政治上的失败。
所以,中法战争,大清战场上打了胜仗,但是在李鸿章等的努力下,大清却在政治上、经济上打了败仗。
甲午战争,李鸿章故伎重施而已。所以,不管战场上北洋舰队是胜还是败,大清在政治上、经济上必须败,必然败,不可能胜利。因为,李鸿章等已经控制了朝政,大清的失败,对李鸿章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会让李鸿章从列强那里得到巨量的白银贿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