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美国对华搞起“闭关锁国”,东西方攻守之势异也
美国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有线电视报道,白宫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采取新的关税措施。预计这次关税调整将会分成三个阶段,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动力电池、光伏产品、港口起重机在内的多个领域。
具体地,根据白宫发布声明显示,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进口关税将从25%调整至100%,电池关税从0提升到25%,医疗设备从0提升到50%等。
对此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拜登政府内部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纠结数年之后,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不过从新的关税内容来看,拜登政府此举明显想要针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用拜登的话来说,就是新的关税措施是保护美国新能源产业,不允许中国电动汽车占领美国市场。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甚至可以说是象征意义要远高于实际意义。虽然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的确有想过将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卖到美国市场,但在美国出台新的关税措施之前,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并没有真正进入美国市场。
拜登
根据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不到2000辆,只占到我国对外出口新能源电动车总数量的0.5%,这也意味着不管美国对我们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对外出口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所以,美国将针对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关税提升到100%,除了想要表达政治目的之外,并没有其它原因。
那么拜登政府推出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制裁措施,究竟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从时间上来看,美国此次针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制裁措施,在逻辑和时间上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从耶伦放风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到美国政府出台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制裁措施,中间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甚至都不用像欧洲一样遮遮掩掩,弄出一个“反补贴调查”出来,直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进行“封杀”。这种无序的状态说明拜登政府只是想要借此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结果。
顾名思义,将此作为一种手段,意味着拜登政府背后有着更大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年的美国大选。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掀起了中美贸易战,这一年也是中美关系的分水岭,标志着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从暗地里摆到了明面上。尽管拜登成功入主白宫,但特朗普对拜登政府的影响至今未能消除,因为特朗普凭借强硬的“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依旧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从现在的民调结果来看,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拜登赢面已经要小于特朗普,所以拜登想要逆风翻盘,那就要比特朗普采取更为激进的对华贸易政策,以凸显拜登捍卫美国人利益的决心,提振选民支持率。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