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在教育中怎一个“卷”字了得?
最近,在北京市一些中小学学生的家长那里,有一个字相当盛行。这个字就是“卷”。这个卷字,我其实一直不是特别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到有些家长讲到一些情况,或许会让人们对这个卷字有一定的了解。
有网文说,海淀区孩子们的家长,不少是北大清华的老师,也有不少是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家长们的智商都不低,他们的孩子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也非同一般。据说,有的孩子,还只是在小学高年级,或者刚上初中,所读的科学类或者数学类的书,是现在很多成年人甚至是读过大学本科的其他家长都是读不懂的。这种状态实在太吓人了。虽然大家都还算比较理智,不是一定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也是高智商,但是那些确实是有着高智商的孩子,让那些普通智商孩子的家长们恐慌不已。
特别是在海淀区,很多家长都为这个卷字忧虑不已。他们说,在北京市其他城区,小学升初中,要么是根据学区来确定,要么是根据成绩来确定。而在海淀区,是二者兼而有之。一个小学生要升初中特别是较好的初中,既有由其所生活的学区来决定,还要根据其在校期间的成绩来确定。这种双重的压力让不少海淀区的家长十分头痛。他们大多数没有办法,既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特别突出,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生活的学区距离好的学校只有一步之遥。不过,这都是家长们之间传说的,不能作为北京市实际政策状态的依据。虽然,家长们的传言可能与实际情况不那么相符,但这种传言就足以让家长们折腾得鸡飞狗跳了。
现在还听一些家长们说,有的家长已经被逼得开始想其他的招。有的把孩子弄到外地去上学,据说那边绝对没有北京这么卷。有的家长还准备把孩子送到西部地区读书,但孩子们的将来也是很不容易确定的。你去西部地区读书,在西部地区参加高考,将来大学毕业后,你能上哪儿去,是不是回到西部地区去就业?如果你不回到西部地区,你原来的户籍所在地已经没有你的一席之地了。这种情况,我们的家长们考虑过没有?所以,面对如此之卷的大环境,家长们的无奈与焦虑似乎都很无解。已经有的家长在考虑是不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至少国外的情况不会像在国内那么卷。
但也有人出来泼冷水。他们说,在美国的亚洲移民中,除了中国的孩子家长比较卷以外,比中国家长面临更卷局面的是印度的家长们。他们从印度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美国能够扎下根来,而且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挣到不菲的收入。所以据说,在美国的印度裔孩子,在学习上比华裔孩子还要努力和玩命。当然,与美国本土出生的孩子们相比,亚裔的孩子在总体数量上还是很少数的一个群体。所以在美国,华裔孩子与印度裔孩子对卷,似乎还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