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听汪家镠同志讲述新中国刚成立时在大中学校开设思政课

2024-06-12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最近,读到了担任过北京市委副书记的汪家镠(这个字的读音为“球”)同志的记述讲话,内容是新中国诞生前后的高校思想政治课。

  汪家镠同志说,北平解放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入手的。当时多数青年学生还没能摆脱旧思想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或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党团组织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

  1949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做出《关于普遍开展学习运动的决定》,要求:“根据目前的需要和可能,应该各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的工人、学生群众的政治学习运动。”6月,市委指示市青年团筹委会利用暑假举办大中学生暑期学习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唯物史观、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形势政策等。

  为了办好学习团,由团中央、全国学联、华北革大、市青年团筹委会的干部组成一百多人的骨干队伍,领导这次学习,把这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参加暑期学习团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将近两千人,共建立四个分团,分别由时任清华大学团委书记的王浒、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的汪家镠等四名同志任团长。

  听报告是在北京大学的沙滩“民主广场”,学员自带马扎。学生从来没有听过这样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报告,但他们却听得聚精会神。因为报告内容新鲜,专家学者讲得又很生动。其中,艾思奇作《历史唯物论的学习方法》报告,杨甫作《劳动创造世界》报告,胡绳作《阶级斗争》报告,胡乔木讲《革命的人生观》,钱俊瑞讲《国内外形势》,内容十分丰富。学员们反映,这是给了我们一把钥匙,去开马列主义的宝库。

  在学习团总结时,许多学员表示在劳动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革命人生观等方面收获很大,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共产党的历史,深深体会到革命取得胜利的艰辛和共产党的伟大,这场启蒙教育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要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路。

  学习团还进行了共青团基本知识教育和发展新团员工作。各分团试点发展一些团员,举办团日活动,举行宣誓仪式。学习团结束时共发展了500多名团员,为开学后全市各学校普遍建立团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北京市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在大学里分别开设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简史)等两门课程。各门课程每周皆为三小时,一学期学完。文法学院另加“政治经济学”为必修课,也是每周三小时,一学期学完。

  看完对这段历史的描述,颇有些感慨。我们党非常重视在刚解放的城市里,对大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无论是从专家对大中学生所做的报告中,还是后来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所要讲述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这自不必说。直到今天还是要在大学生当中进行这个方面的理论教育。而新民主主义论则是首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理论创新。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简史当中,既要讲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肯定也要讲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对革命理论的探索过程。

  对于这段历史,会让我产生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那时候对学生做理论报告,未必就已经编写出所谓系统性的教材。但肯定是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思想中的具体问题,这样有针对性地来安排这样的报告与课程。这样的思政课教育,很像战争年代中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而不太像是所谓正规的阵地战和大兵团决战。当然,不同的战法,要实现的目标有所不同,战略目标可能在总的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战役和战法上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在当时首先都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太过强调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课程,未必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听过一两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则有可能给学生的头脑中打下相当深刻的烙印。这个深刻的烙印会激励学生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迫切性,有可能鼓励学生真的投入到党的革命事业当中来。而后来我们在课堂上更多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这样的课程讲授中,真正能让学生产生理论兴趣冲动的情况则有可能没有那么多,所起到的作用也未必能有那么大。这也是需要我们在讲授思想琡理论课时,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和思考的。

  在我们现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很多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的老师讲课效果是比较突出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有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似乎并不太高。我们的老师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心里也难免有点着急。或许,我们讲思政课的老师,如果有可能,在讲课期间,或者在这个学期开始讲课之前,先到学生中了解一些情况,跟他们聊聊天,看看他们对时局有什么看法,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什么看法。我们的老师们如果能从同学们那里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思想状况,而且结合这些现实中的具体状况,来设计与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估计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讲课也是一样。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不仅要了解课程的内容,对课程内容中的精髓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要对听课的学生们进行广泛深入的了解。他们希望听到什么,他们或许在课堂上对某些教学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意见,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会产生反感,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师非常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身就是相对的。不存在所谓绝对的系统性。太过强调课程系统性,肯定会淡化课程本身最核心的重点,而且很难引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这样的课无论是讲者,还是听者,都会感觉很痛苦。有时候,太过强调系统性,甚至会导致繁琐哲学。什么都要讲,什么都要讲得全面,一个不漏,这不是繁琐哲学还能是什么?这样的课程怎么可能不引起学生们的厌烦?这样的情况难道真的不需要改变吗?

  如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例如研究生,则有必要了解这一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是仍然有必要做这样的强调,可能确实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讲课,就要突出重点,强调重点,兼顾其他。没有重点,就无法体现本质。兼顾其他,并不是要面面俱到,是围绕重点所涉及到的相关部分,目的还是要突出重点。对于这些兼顾的内容点到为止。学生自己会去琢磨和思考。

  汪家镠同志说,对多数出身于非劳动人民家庭、受到过旧社会思想意识较深影响的青年学生来说,进行思想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对一些出身劳动人民家庭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从新旧社会对比、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中,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增强了对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新中国的信心。许多大学生由此确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

  我们今天的大学生,虽然不再有那种出身于有着明显特征的剥削阶级家庭,但是由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学生们各自家庭所处于的社会阶层还是有所区别的。在这些有着明显不同和区别的家庭中,学生们短暂的生活经历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针对今天学生们的思想情况,在我们的思政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要做到这方面的教育工作,难度确实不小。例如,所谓富二代、官二代与工二代,他们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我们其实都并不很了解。即使同为富二代、官二代、工二代,他们之间在思想上仍然会有差异。我们想要了解得非常清晰,是一定要下大力气才能做到。或许老师们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做到非常的细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下定这样的决心,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最真实最具体的情况,有些情况还是能够掌握一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是无法做到真正了解的。思政课教学无止境,我们深入挖掘思政课的深度,把工作做理细致些,再细致些,同样也是无止境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