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所有制的角度来区分现实的经济形式?

2024-09-12 264 0
作者: 钟之说 来源: 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微信公众号

 劳权经济按照劳动所有者的多少,可以区分为个体形式的劳权企业和集体形式的劳权企业。前者如以土地为公有制的承包户,后者如人民公社、华为等企业。

  经过70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实践其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许多人事实上也已经意识到了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但是,尽管农村和农业需要集体经济的认识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现实中却并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去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原因是对现实的所有制经济缺乏明确的认识。事实上,许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并没有确定的认识,特别是搞不清资产所有与劳动所有的区别。

  本文就如何从所有制的角度区分现实经济形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社会所有制基本原理的四个要点。

  1,当我们说到社会所有制时,并不仅仅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同时包括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投入方面的所有制。生产力包括了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因而社会所有制也包括资产所有和劳动所有两个方面。仅仅把所有制理解成生产资料所有是一个重大误区。

  2,当我们考察一种社会所有制时,它首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这种所有制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谁?这种生产主体的特点是什么?

  3,明确了所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之后,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利益要求是什么?这种利益要求在管理上和分配上又具体表现为什么要求?

  4,社会所有制,又称为所有制关系,除了所有制本身之外,还包括与这种所有制特点相匹配的权利制度。

  根据以上四个要点,我们可以明确一种社会所有制的内容和形式:即某种社会所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及利益要求,即为所有制的内容;与这种主体特点和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即为这种所有制的形式。

  二,现实的两种生产主体:资产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

  现实的生产力总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我们称为资产所有者;生产劳动的所有者我们称为劳动所有者。

  在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能够作为生产主体的只有两种人:要么是资产所有者;要么是劳动所有者。

  一个企业到底是由资产所有者做主体还是由劳动所有者做主体,这是有社会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在一个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要作为生产主体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的商品化。因为当劳动者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后,进入生产过程时,劳动者的劳动力的使用已经归企业或资方所有,因而资产所有者成为了生产过程中唯一的生产主体。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