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理解”的实质及其基本步骤、方法


  【笔者按】笔者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开设一门选修课即《大学学习学》,从哲学角度对学习的本质、学习主客体、学习规律、学习环境、学习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2010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专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可上网搜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过程中对“理解”的理解。近些年来与红色网友接触过程中,发现部分网友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理解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启航泽东学院朱老师的邀请,准备在本月21日上午启航泽东学院系列讲座中讲解笔者的研究成果《“理解”的实质及其基本步骤、方法》。遵照毛主席的要求,讲课者应该把讲义发给学生。因此,笔者把曾经发表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上的论文《论知识点的基本构成及对知识的理解》一文稍作修改,以《“理解”的实质及其基本步骤、方法》为题发于红色网站上,以其对红色网友和同志们、青年大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并欢迎批评指正!

  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程序。对知识的理解的深浅程度不仅关系到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也关系到对知识的应用。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习者包括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重记忆轻理解的倾向。把对知识的学习单纯归结为死记硬背的过程。二是理解的被动倾向。虽然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在加深,但大多是依靠教师对知识点的掰开揉碎的讲解,而自身不会主动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理解上的盲目性和肤浅性。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对理解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也有不会理解的方法问题,同时还有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等等。因此有必要搞清楚究竟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理解得深”?怎样才能够“理解得深”?影响“理解”的基本因素、基本条件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理解”的实质

  “理解”这个词是有“理”和“解”两个字组成的。汉语中的“理”有“道理”、“理性”、“整理”的含义,意思是没有停留在对事物或知识的表面现象的杂乱无章的认识上,而是经过理顺后达到对事物或知识的深层次的理性的认识。汉语中的“解”字有“分解”、“解剖”、“分析”的含义。那么这两个字所组成的“理解”一词实际上是学习者对理解对象通过解剖、分析、归纳、整理最后达到对其深刻的认识,是学习者对事物或知识的认识上的深化的程度和过程。如果一个学习者对一个事物或知识停留在外表的或字面上的认识我们决不能说这个学习者对这个事物或知识理解了。这个学习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去认识,对这个事物或知识能够说出更多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内容、根据等来。我们才能说这个学习者对这个事物、知识“理解”了。说出的含义、内容等越多,“理解”得也就越“深”。这里所说的“理解得深”就是没有停留在对事物、知识的外表、字面上的认识,而是透过表面,揭示出事物、知识的内在联系或事物、知识与其它事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它知识的关系。这种联系、关系揭示得越普遍、越广泛,对事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越深。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