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董金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一、引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本质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 这就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1]。而拥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才是“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2](P.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本质及其认识的论述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任何理论的本质的认识把握是难以穷极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真理的相对性的内在规定。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客观事物的变化,理论的本质内涵也会随之扩容和深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3](P.286) 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也曾强调分析事物应多看“本质方面,主流方面”[4](P.430)。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占据真理的制高点,能够反映和揭示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就在于其能够在与时俱进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内涵。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具有层次的。列宁曾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外观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外观。外观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5](P.110) 列宁还认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5](P.191) 这就是说,事物的本质是具有层次性的,既具有最本质的特征,又具有一般的本质特征,还具有透过各个不同现象所反映出的不同方面的本质特征。在列宁看来,本质既是有层次的,又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认为在共同的本质中蕴含着特殊的本质,而且还有许多尚待深入研究的本质。他说:“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3](P.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