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巫傩现象、他的现代变种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社会的巫傩现象,他的现代变种及其应对策略
――读郭松民的《中国需要新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感
一谈起“巫”和“傩”这些词汇,人们就很容易与“久远”和“古代”这两个词汇关联起来,至于究竟怎样,除少数研究者外,大都迷迷糊糊只认得出他大概与“迷信”有关,以后就说不清了。其实作为一股势力和一种现象的他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从未退出过,只是“与时俱进”变换形式而已,看你如何辨别。作为势力的“巫”和“傩”也许会慢慢淡出视野;但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作为现象的他却会永远存在下去,只不过会变得愈来愈“高级”,变幻莫测,没有一定的理论和意识高度,人们愈来愈难辨认。
“巫”字的语言学解释据说来自象声词,模拟人的“呜哩哇啦”说话声,据说不是中国本土而是来自西边――最可能的“西边”可能来自东伊朗地区,与远古拜火教的传入可能有关。这个汉字字形来自象形字,表示上通天意、下达地旨、中合人意。
“巫”在古代是一项职业,他与后来细化出来的山、医、命、相、卜都有关系――比如中医的许多诊疗技术就能看见远古巫术的影子。作为一种职业,他还存在男女从业之别――男性往往称为“觋(Xí)”,女的才叫“巫(Wu)”。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把握“巫”的含义呢?
古代从事这个职业时,往往手舞足蹈、身体动作、脸部表情与语言同时;然后在历史演化中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功能逐渐退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方面,也即在“呜哩哇啦”原初意义上理解“巫”――他在解释宇宙、解释世界、解释你和我,永远解释不完的解释,股票为什么涨了、为什么跌了,为什么这个人品德这么好,那个人这么差…,永远的“呜哩哇啦”,不停的“呜哩哇啦”。古代或远古作为一项职业,他当然要以此谋生的,他给人精神慰藉看病诊断,当然要获取报酬或对价。后来山、医、命、相、卜专业分化出去后,“巫”从事精神领域等更高级方面事务,并且愈来愈为强势人物或集团提供精神服务,再然后伴随着社会进化,慢慢朝向更高级的宗教和科学两股岔道发展。
――或曰:我们今天高大上的“科学”难道与宗教是孪生?难道前身来自“巫”?是的,一点没错。是有定论的,不是几个人研究结果,而是普遍定论。宗教与科学在西方打得不可开交,然而却来自同一个根系“巫”和“神话”;因为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分道扬镳、打得你死我活,至今稍息但看不到罢手的迹象。科学的来源较偏重于“巫”,而宗教的来源较偏重于“神话”――然而不管怎样,“巫”和“神话”确实是科学和宗教的共同根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