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破产”困局无关“社会主义”
前两天,“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濒临破产”的消息再度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热议,“国资委已经接手”的说法更是在某些群被有鼻子有眼儿地传播。
网曝华西村某广场人群冒雨排长队疑似“挤兑”入股资金,起因是24日华西村的入股分红突然从承诺的30%变为0.5%。
26日下午,华西村党委发言人回应称视频属实,主要是“外面的引资款到期兑付”,坊间传言引起了周边投资村民“挤兑”,“华西资金充足,兑付没问题”。
其实,华西村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破产”消息。近年来,华西村“破产”的传闻此起彼伏、甚嚣尘上:
一些改革精英,做梦都盼着华西、南街这样的还在坚持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赶快破产,然而,“负债389亿”的华西村依然“僵而不死”。
当然,华西村近年来遭遇的困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华西村的三大产业是钢铁、纺织、旅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仅发生在房地产领域,更是在实业生产领域普遍地发生了,钢铁、纺织日益没落为夕阳产业,而华西村的红色旅游热潮在“共富、唱红”衰落以后也走向萧条。到2012年,华西村虽说还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但现金流的确已经面临断裂。
遭遇“挤兑”的这起投资事件中,华西村虽然还没有到“破产”的地步,但“失信”是无疑的,这是华西村目前遭遇到巨大困局的又一次显露。
昔日的集体经济共富神话、“天下第一村”,为何面临如今的巨额负债?笔者认为,辩证地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和出路,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遭遇媒体“双标”的“高负债”
2008年,另一个共富典型——南街村,同样遭遇了《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关于“南街村破产”的疯狂炒作。实际上,当时的南街村面临着16亿的负债,而资产有26亿,负债率虽然也达到了61.5%,但是比同时期大部分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企业强很多,这两年南街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负债率已经下降。
而据此前媒体报道,华西村“总资产542亿、负债389亿”,负债率高达71.8%。这一负债率接近目前国内企业平均负债水平:财政部去年公布的中央企业平均负债率在2019年末已达67.2%,房地产企业十大巨头的平均负债率早在2017年就攀升到80%以上;全球500强企业负债率普遍在70%以上。
可以说,“债台高筑”是目前国内外企业主体面临的普遍状况,以债务“创造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的“通病”。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高负债当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笔者看不惯的是,这些鼓吹私有化的自由派媒体对普遍存在的事物和状况视而不见,唯独盯着华西村和南街村这样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化石”,动辄炒作它们“濒临破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