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要把好事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有一个疑问,在我的心里,很多年了,想起来就觉得不是滋味。
有一次看一个电视晚会,类似于公益性的,说农村地区看病难,一些公有制乡镇卫生院资源短缺,医生流失,经营困难,有的关门大吉了,农民看病要跑到很远的县里去。晚会的主题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号召企业家们到农村地区投资建医院,建的医院可以冠以企业的名字。我当时就想,建医院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问题,是个好事,政府为什么不把这样的好事承担起来呢?帮农民解决了看病的问题,农民自然会记得政府的好,政府在农民的心中,不是更有一个好的形象嘛,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不是会更加密切嘛,为什么要把这样的好事,让企业家去做?谁不知道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空心化比较严重,病源不足,开医院是挣不到多少钱的,企业家又不是慈善家,他是以利润为目的的,既然挣不到钱,他傻了吗?会去农村开医院!
这可能是一个导向吧,企业家虽然不会去农村开医院,但在不断膨胀的城市里,私立的医院是遍地开花了。
这样的事情,还广泛表现在其他的领域,比如教育的领域,养老的领域,企业家们都是不惜重金大举进入的,因为有利可图,最近看了一个某著名企业家的励志故事,他讲自己投资教育的经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数钱数到手抽筋。还有养老这个领域,举目皆是私立养老机构,都是冲着人口老龄化这块蛋糕去的,资本的嗅觉是很敏锐的,它对利润的敏感度极强,资本布局养老产业,以极快的速度和规模扩张,一统天下看来是势不可挡了。
把国计民生的事业当成生意去做,当成产业去做,把这些国计民生的问题,交给资本去解决,合适吗?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吗?
前一段时间,湖南益阳一位62岁老人投江而亡,原因是他一生积攒17万元被养老机构以预订床位的名义骗取,最后化为乌有,因绝望而选择轻生。据说,仅益阳一地因非法集资而爆雷的养老机构超过10家,还有的老人气火攻心,心梗而死。报道此事的媒体这样描写老人投江情景:
“湖南益阳资江桥洞下,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不断挥动着鼓槌——当地人管这叫招魂鼓。寒风中,鼓声悲怆。”
我们都将老去,我们的余生也极有可能落入资本掌控的养老机构的掌心,会不会如此悲怆呢?其实我们的心里也是打着鼓的。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事情,应该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而不应该寄望于资本,寄望于企业家,资本的法则就是惟利是图,谁都不要奢望改变这一法则,这一法则用之于教育、用之于医疗、用之于养老,自然就种下了悲怆的种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