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仅仅是祭奠,还有舆论攻防战

2021-12-14 1245 0
作者: 后沙 来源: 后沙月光

  2021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举行了悼念活动。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和牺牲先烈,凝聚民族精神,汲取前进力量,勿忘国耻!

  2014年,中国设立了公祭日,用国家意志来体现中国人民对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所有遇难同胞和牺牲先烈的哀悼,

  公祭日设立有三层涵意:

  一、通过国家意志、信念、情感的表达,凝聚人心,提升民族精神。

  二、使每一位中国人都意识到,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是何等之重要。

  三、对不思悔改,还在百般狡辩的日本当局的有力回击。

  再过几年,许多经历过抗战岁月的人,都将陆续离开这个世界,而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历史伤痛的下一代人来说,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看待历史?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而在国内外舆论场上,试图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言行时常出现,甚至是有组织地为日本侵华战争罪行涂脂抹粉,使得受害人与施暴者变得模糊不清。

  就在前几天,一部由美国华裔女导演赵婷执导的漫威电影《永恒族》就存在这种导向。虽然这部电影与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没有直接关联,但影片中刻意夹带了“日本人是受害人”的私货。

  一个黑人科学家莫名其妙地跪在地上为广岛原子弹爆炸失声痛哭。

  再看今天的公祭日,这些高举“人文关怀”大旗的和平人士以及西方主流媒体,都对南京大屠杀保持着冷漠态度。

  像推特、脸书等西方主要网络平台,每逢12月13日,就忙着删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视频,还对一些中文用户进行限制,理由发布“无端血腥”的图文,违反了推特的管理规则。

  连旅美画家李自健油画《南京大屠杀》也因“内容敏感”被隐藏,而表现犹太人的惨状的作品则没有此类限制,显然西方舆论机器对历史信息是有选择的。

  由此可见,虽然战争硝烟早已消散,但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仍在进行当中。

  作为中国人更应当保持清醒,千万不要被无原则的“和平主义”、“人文关怀”给带到沟里去。

  如何看待历史?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基本原则。

  美国要纪念珍珠港事件,罗斯福说那是国耻,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英法连敦刻尔克都要纪念,以色列更不用说了。

  舆论不仅仅是引导,它还有攻防战,网上更是如此。

  这两年,中国的网络清朗了许多,以前,连“九一八事件”都有大V敢调侃,公祭日则有人说“拒绝煽情”,还有更极端的言论。今天,也有个别不知死活的东西在阴阳怪气,结果是原地炸号。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