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里的隐秘:“二十年人口拐卖”

2022-02-14 6453 2
作者: 陆土根 来源: 知乎

  我国的妇女儿童人口拐卖起于1978年后,蔓延于80年代,随后在90年代达到顶峰,进入本世纪后,则逐渐开始减少。

  到了今天,人口拐卖的现实案件已经相对较少,网上更多的是在那个时代丢失了孩子的,父母苦苦寻找的求助贴。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称这段时期的人口拐卖为“二十年人口拐卖”。

  从社会背景来看,80年代我国进入改开新阶段,国家放松管制,人口加快流动是引发人口拐卖的很大原因。

  尤其是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也为人口拐卖提供了温床。

  到了本世纪后,则随着东南沿海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被释放,去往沿海打工,贫困男性相对减轻了原先在封闭狭小的家乡乡村中择偶娶亲和延续香火的压力。

  “二十年人口拐卖”有很稳定的买卖路线,其卖出地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地的贫困农村,除了广西就近去往广东,其余均沿着铁路行进去往东部。

  铁路的路线也有两条,一是昆明、贵阳火车站上车的“南线”,沿着沪昆线行进,一路在株洲南下、北上换乘京广线,南下者进入广东,北上者去往郑州;一路在上饶南下,换成铁路至福建;最后一路不换乘一直去往浙江。

  二是在成都火车站上车的“北线”,北上至陇海线往东行进,一路抵达郑州后继续沿着京广线北上,一路则则抵达徐州后再沿着京沪线南下或者北上。

  沿着这样的路线,最终进入二大二小两个买入地。

  “二大”指福建广东的华南贫困乡村,以及山东河北河南,苏皖淮河以北的华北贫困乡村。

  “二小”指浙江北部,苏皖中部的长江下游的相对贫困乡村。

  随着人口拐卖的持续进行,这些地方也会各自扩散,最终连成北起河北,南至广东的“东部沿海买入带”。

  买卖路线上有二大一小两个中转地,他们通常是铁路干线交汇的,人流极大的换乘枢纽,同时又往往处在几省交界,便于流窜作案,逃避ga追查。

  “二大”指的是郑州、徐州,其中郑州处于京广、陇海铁路交汇点,徐州处于京沪、陇海铁路交汇点,且在苏鲁皖豫四省交界。

  “一小”指的是邯郸,其处在冀鲁豫三省交界。

  围绕徐州、邯郸两个中转地,又形成了华北乡村的“黄泛片”和“黑龙港片”两片买入重地。

  拐入地分布,可以看到围绕徐州、邯郸形成两个高点

  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既买妇女,也买儿童,且儿童以男童为主。

  买妇女者自然以贫困乡村大龄单身,择偶困难,条件较差的男性为多。而买儿童者,则自然是乡村无子家庭,与经济状况相对联系较小。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