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如何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成为一个革命者的?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
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
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
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
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这首《勉女.权歌》,是秋瑾填词并于1907年2月用“简谱”刊印在由秋瑾主编的《中国女报》第2期上,仅五个月之后的7月15日,秋瑾在绍兴的轩亭口就义,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G命之花。
如今,斯人已逝,百余年的历史沉浮,我们仅从其留下的诗句和歌曲里便可以感受到热烈和真挚,可以看到一股冲天的豪气,一群女子冲破陈旧的肮脏的封建礼教的束缚,走上街头奔走呼号,宣传“男女平权”的思想,觉醒民众。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是封建社会的末期,陈旧的腐朽的传统思想依旧强大,那时的中国人民受着帝国列强和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普通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女性遭受的压迫更为沉重,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传统礼教观念中“夫为妻纲”,女性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的。
在《竞雄女侠秋瑾》中,秋瑾与其哥哥、表哥骑马路过一家小餐馆休息,一个十几岁的哑女背着还在哭啼的婴儿丈夫给客人端茶倒水,更为可气的是脚上还拴着铁链,稍有差错还要被公婆殴打。
作为童养媳的哑女只是这个家庭里的奴隶,没有任何地位,充满侠义之心的秋瑾救下了哑女,教她读书写字并给她取名“复生”。
复生,这既是秋瑾对哑女的期望,也是秋瑾对中国女性的期望。
秋瑾是人,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女性,正因如此,她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秋瑾之所以能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首先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家境殷实、父亲开明的家庭环境中。从小秋瑾就跟着哥哥们一起上私塾读书、学习骑马击剑。
儿时的经历让秋瑾能文能武,能写诗、骑马、击剑,是一人间才女,但还不足以让她冲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
1896年,21岁的秋瑾在父母之命下与现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王廷钧完婚,这时的秋瑾如果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走下去,那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罢了,然而,早年骑马练剑让她有不熟于男儿的豪气与志向,更能从做官的父亲那里获得许多新的信息和知识。
她渴望能与人有更多的交流,也渴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婚后的秋瑾随丈夫住在湘潭,但也时常回荷叶镇的婆家,期间,“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三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