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
摘要:资本作为一般生产要素的实践结果证明,可以极大的推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今天中国的制造能力震撼全球,同时进一步推动始自八十年代的两极分化。资本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创造的“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即信用、协作、科技、核算等构成的社会化大生产,并非资本本质。如果把资本通过雇佣增殖的本质视作其社会属性,把与资本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视作资本的载体,则没有载体,资本就无法存在。资本的载体是资本本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具有独立性,即社会化大生产并不必然产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利用资本,易出现两种片面倾向,一种把与资本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误认为资本本质,把后发和规模叠加的强劲优势归功于资本,接受庸俗经济学生产要素的观点,形成资本中性的错觉。一种不承认资本创造出的普遍有用性的体系与资本本质的区别,受到小生产视野约束。社会主义时期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有条件的,是对宪定公主私辅的描述。要积极鼓励各类资本在流通领域发挥超越资本界限、发挥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作用。公有“资本”是公有资金要素对资本形式的借用。在生产领域不承认雇佣劳动,也不以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为目的。因此,公有“资本”本质上不同于传统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那种因为存在公有资本形式就否认资本的本质,把资本视为中性是错误的。在各类资本的运行中,在混改控股中,公有资本讲社会主义政治,“内方外圆”,就是对资本的扬弃、转化。今天辩证对待资本,必须牢记资本和劳动关系的轴心位置。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前提是坚持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资本化。
党中央38次集体学习近平总书记结、研究了资本问题。笔者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资本的讲话有几个特点:一是始终体现人民中心,提出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要求既要充分肯定各类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防范资本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三是区分了历史,回顾了改开以来我党“认为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十八大后通过市场、政府作用推动各类资本发展,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化解金融风险,克服经济脱实向虚,对资本的认识更趋全面的历史过程;四是明确了任务,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疏堵结合,区分性质,规范引导,提升资本治理效能;五是从反腐和主体责任、社会规范等方面,防范资本的社会生产关系本质对上层建筑的客观作用。当前,深化对新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防范修正主义,是一项重大任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