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还在疯狂内卷,既得利益者已经结盟
本来对娱乐圈的事一直不感兴趣,但是易烊千玺的事儿不断发酵,已经严重超出了娱乐圈的范畴,有一位朋友一直劝我写一点,再不写可能要跟我友尽。
这位朋友对我很重要,因为他也是一位小镇做题家。相仿的年龄,相似的人生经历,高度吻合的三观,让我们拥有了深厚的阶级感情。
狭义的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农村或小城镇,历经十二年寒窗埋头苦读,然后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命运的凤凰男和凤凰女。
广义的小镇做题家,包括所有通过应试改变命运的各届城乡男女。最初这词适用于自嘲,自嘲自己没有别的特长,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只会刷题,只会应试,只会死读书。
还有一些自嘲更加谦卑,说你们985、211、双一流的还这么谦虚,我们这些题目也做不好的,只能是小镇错题本了。
但这个词不能乱用,只能用于自嘲,嘲笑别人是小镇做题家就不对了,因为每一个小镇做题家、每一个小镇错题本都值得尊重和敬佩。
实话实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普通人的孩子想改变命运除了做题,还有什么能够改变命运的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题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为什么是唯一的出路?因为题目面前人人平等,只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无论是高考、考研还是公考。
如果没有考试,那完蛋了,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和小镇错题本更干不过那些既得利益者,毕竟我们除了做题之外的资本几乎为零。
有时候做题成了我们逃避现实的手段。本科毕业不敢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于是选择了考研;硕士毕业继续不敢面对,那就考博吧;博士毕业之后干脆考公。
我有个同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就是这么一路考过来的。他成绩不好,一直是个小镇错题本,但是人家有个不服输的轴劲儿。
中考没考好,复读再考;高考又没考好,继续复读;大学没考上,就参加自考,自考大专,自考本科,然后继续考研,一战不行二战,二战不行三战,直到考上拉倒。
考上研究生时,已经30岁了。由于家里催得紧,于是他一边读书就结婚生娃。研究生毕业后没找工作,直接参加公考,没想到最后竟然考上了。
农村孩子考上公务员,那不亚于状元及第。然而他还是没能改变命运,因为他在入职前体检时噩耗传来——淋巴癌。
得知他生病之后,我们班进行了募捐和慰问。然而这个病很难治,当年人就不在了,年仅三十三岁了,非常令人难过和唏嘘。
我们初中的班级,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整体上看,当年老老实实做题的,日子过得都还可以;而很多连高中没上的,只能干重体力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