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
最近,因为顶流明星考编事件,以及一些媒体的“神助攻”,“小镇做题家”这个词也被引爆网络。
明星考编是否合规暂且不谈,单就“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一
“小镇做题家”不是一个新概念。
它最早诞生于豆瓣,大致指的是那些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子,埋头苦读,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使靠多年苦读,也很难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而“小镇”,则成了普通家庭或者寒门的代名词。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只是个别网友用来自嘲的称呼。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就异化成了很多人对寒门弟子的挖苦和嘲讽,说他们只会考试做题,思维僵化,不懂变通,情商低,疯狂加班导致内卷,十分不体面,等等。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为“小镇做题家”打抱不平,“人家没偷没抢没干违法犯罪伤天害理的事,也没吃你家大米,怎么就要嘲讽人家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小镇做题家’,又怎么了?”
笔者以为,“小镇做题家”确实不应被嘲讽。
古今中外,每个人出生后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人生路上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求学和生活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这不能怪个人,个人也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
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做题”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不管怎样,没有一种追求更好人生的努力可以被轻视。即使来自“小镇”,通过不断努力,人生的舞台依然可以很大。
所以说,从本质上看,“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其实有污名化之嫌,暴露了一些人的傲慢和偏见。
二
说起做题,就不得不提高考。
今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5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考制度从恢复到巩固发展,经历了几次重要改革和完善,为我们国家一路高歌猛进提供了源源不断、不可替代的战略支撑。
可以说,高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公平的制度之一,必须坚持。
当然,世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一些人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一直都有,这是有些人嘲讽“小镇做题家”的一大原因,释放出的信号挺危险。就像有网友说,这种嘲讽,不是蠢,就是坏。
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固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对普通家庭来说,高考依然是孩子改变命运最公平的途径,是社会实现阶层流动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寒门难出贵子、阶层趋于固化,这才是社会的悲哀。回到高考本身,如果高考题目多来自大城市的生活素材,甚至动不动AI、VR,更是对农家考生的欺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现在是不可否认吗?不是,是基本上可以否认,自从大学扩招教育产业化后。
高考依然是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公平的途径吗?已经不是且越来越不是。
是阶层流动的最有效的方式?不可能,仅仅是前提条件之一,离开了权势与钱财大多数都不可能,还最有效个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现在是不可否认吗?不是,是基本上可以否认,自从大学扩招教育产业化后。
高考依然是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公平的途径吗?已经不是且越来越不是。
是阶层流动的最有效的方式?不可能,仅仅是前提条件之一,离开了权势与钱财大多数都不可能,还最有效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