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和丁香医生之流,从来不是独立的知识分子
有个财经作家叫吴晓波,写了一套中国的企业史系列书籍,如《浩荡两千年》、《激荡三十年》等等,销售数据很不错。
吴晓波的资料挺翔实,读完能对中国企业史乃至商业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吴晓波的立场有问题。
举几个例子。
写完汉朝的盐铁官营以后,他会说盐铁官营扩大了政府的财政基础,有了足够的财政来做各种大事,但是导致民营经济萎缩。
写完宋朝的官营垄断经济模式,他会说官营垄断经济增强了朝廷的控制,能在经济方面消除割据,但是导致民间商人一蹶不振。
写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也承认社会主义改造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彻底消灭了民间市场经济。
写完改革开放,他会说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活跃,但是国企股份改造不彻底、国企挤占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导致民间资本没有话语权。
凡是涉及国资和民资的话题,他前半部分说的都是事实,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但是后边的话,便是他借事实夹带的私货,而这些私货便是作者的政治立场。
所以这套书就特别拧巴。
他想写一套客观的企业史,但由于自己反对国资鼓励民资的政治立场,总是在承认某些事实之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自己的结论。
政治立场和内容方向不一致,写出来的东西可不是拧巴嘛。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写这套书的目的,压根不是在学术上著书立说,而是一份写给民营企业家的投名状,是知识分子引导舆论的工具。
即,我给你们说话了,你们得给我荣华富贵。
我这么说不是批判民营企业家,国家的市场经济必须有民营企业家的参与,没有民营企业家市场经济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也希望民营企业家能多创新多开厂,降低我国的失业率并提高科技含量。
我批判的是吴晓波为了鼓励民营经济,就鼓吹国企全部私有化、国资完全退出市场的政治立场。
总之,我不针对民营企业家,我针对的是某些知识分子。
人类世界的核心要素是生产资料,掌握生产资料的无非是政权和商业,政权用权力调动国资掌握生产资料,商业用民资掌握生产资料进而渗透政权。
所以对生产资料的争夺,便体现在政权和商人的争夺、国资和民资的争夺。
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权打击民间商人壮大国企、欧洲企业家联合国王排挤旧贵族随后架空国王的根源。
政权离不开商业,商业离不开政权。
这些历史大事件,归根到底是谁掌握更多生产资料的问题,是政权和商人谁说了算的问题。
而在数千年的争夺中,知识分子是没有资格做主导力量的。
因为知识不是真正的生产资料,知识是解释生产资料的工具,是分配生产资料的理论武器。
掌握知识的知识分子,要得到利益,便只能依附于政权或商业,做他们的马前卒、鼓吹手,以求得生产资料掌握者指尖流出的一些残羹剩饭。
于是知识分子便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依附性。
他们依附于政权,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儒家文人,他们依附于商业资本,便是吴晓波之类鼓吹私有化的财经作家。
他们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便是丁香医生、回形针之类的买办资本知识综合体。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独立的知识分子,如果谁标榜自己是有良心的、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那你就可以放心了,他一定是替自己或背后的金主割韭菜。
吴晓波用十几年时间写了一套书,不外乎是替他依附的群体正名,鼓吹国企私有化是替他依附的群体开路,以此换来版税收入,以及金主赏赐的名利和地位。
丁香医生和回形针们,费劲心思搞了所谓的科普平台,不外乎是用知识积累流量,然后以流量为杠杆,进行否定中医、否定莲花清瘟、否定中国人吃肉权的勾当,给背后的金主瑞辉神药和人造肉,打开中国的市场,以此来获得利益。
那些依附于政权的知识分子,起码有些家国情怀,起码有国家政权的强力约束,起码是为公共事业服务来换取利益。
而吴晓波和丁香医生们,卖了自己,只为换三瓜俩枣,贱不贱呐?
建议大家读书的时候要批判着读,看文章要批判着看,要是不进行思考分析,全盘接收那些作者们灌输的东西,很可能就着了他们的道,成为他们谋取名利的工具。
教员说,我劝同志们多读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骗。
现在可能要改改,“我劝同志们多读书多思考,免得受知识分子骗。”